帶過娃的都知道,2歲後的孩子越大越難管,不聽話,還總是和父母對著幹, 其實,這只不過是 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叛逆期

大部分人認為小孩只會在青春期時比較叛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孩子從小到大,是要經歷3個叛逆期的,

2~3歲的自我意識覺醒產生的「寶寶叛逆期」、7~9歲積累生活經驗帶來的「兒童叛逆期」以及12~18歲身體和心智發育高峰所帶來的「青春叛逆期」 。

無論處於那個叛逆期階段的孩子都會讓家長們頭疼不已,拿有些家長的話來說就是「  簡直比上班還惱火!」。

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為此傷神, 下麵4個步驟幫你輕鬆應對。

0  1

深入瞭解孩子行為的原因與動機

相信以下的場景,家長們並不陌生,

唱反調,你指東,孩子偏偏朝西;你越是 不讓幹的事,孩子偏要幹;孩子突然什麼都要自己做,不允許你幫忙,誰幫跟誰急;孩子不愛搭理人,不聽勸不講理,就認為他自己是對的……

其實,絕大多數時候,孩子 並非存心找茬,並非故意搗亂,他的「  叛逆」往往源於一些發自內心的動機,就看我們家長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去瞭解。

【案例分析】有一次家裡外出遊玩,我們都在家換衣服,準備出發。 因為急著趕車,我匆忙給小銘拿出一件襯衫,往他脖子上套。

誰知小銘忽然大哭起來:「我不要——我不要——」家人以為孩子故意耍賴:「怎麼回事啊你?越趕時間越磨蹭?快穿上!」然而事與願違,你越催,孩子越是抗拒,還一生氣把衣服扔掉了。

銘爸:「小銘,告訴爸爸,你為什麼哭?你想怎麼樣?」  小銘:「嗚嗚嗚嗚,我我我不要穿這件!」

爸爸領著小銘來到衣櫃前:「那你自己說,你想穿哪件呢?」小銘翻來翻去,隨便拿出另外一件:「我要穿這個!」行,由孩子自己決定!小銘很快就破涕為笑。

【解讀】孩子是 故意磨蹭、故意反抗、故意拒絕嗎? 傾聽孩子的心聲:他 只是不想服從大人的安排,他想自己做決定而已!

孩子不是我們隨便操縱的「棋子」,他是 一個獨立的「人」,「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援。

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 深入瞭解孩子行為的原因和動機 !

02

原則問題絕不遷就

叛逆期孩子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是,試探父母的底線,這並不是說,他們完全無視規則,而是他通過這樣的試探,來建立起自己的規則,這時候,我們作為父母是需要嚴 格控制我們的底線,父母有底線,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自身的規則,還可以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案例分析】小銘最近不吃飯,一到吃飯時間就跳下桌去玩,好不容易勸她坐下來,又提出各種要求:要吃蘑菇,不吃黃瓜,要坐在媽媽腿上吃,要媽媽餵,有時乾脆不吃。一頓飯要花上半個多小時,還吃的特別少。

於是我們先把他零食斷了,還給他規定吃飯時間、地點。到時間就要吃飯,過了吃飯的時間就自己餓著,不管他怎麼鬧都沒有用,沒過多久,當熱氣騰騰的飯菜放在桌上時,小銘就自己過來吃飯了。

【解讀】 叛逆期的孩子 一方面不斷挑戰規則,另一方面又不斷追求規則。倘若規則混亂,孩子也缺少安全感。

所以,父母在製定 規則時要慎重科學,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 .抓大放小,要有重點。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堅決不能做之外,其餘鼓勵孩子嘗試,多數時候寬鬆,該嚴 格的地方說不就不

03

多種方法巧妙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問題」多,情況多,父母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採用不同的辦法巧妙引導。

1激將法

利用孩子唱反調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麼,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麼

【示例】:父母讓孩子吃飯,孩子偏不吃。父母可採取激將法,要求孩子不吃飯,孩子反而拚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這一方法時語氣盡量真實平靜,要根據孩子情緒適當調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將法並不有效 。

2冷處理

裝作沒看見。

【示例】: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裝作沒看見,繼續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動停止。

3拉三角關係

藉助權威, 通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告訴孩子怎麼做

【示例】:去幼兒園上課的時間快到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園玩沙,就不走。這時按響手機鈴聲,假裝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來: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讓你快去幼兒園,孩子會立刻起身離開。

4運動發洩法

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越強, 通過運動遊玩,使孩子精力有發洩的管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會要吃零食,一會要看電視,到處搞破壞,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帶孩子去公園或遊樂場,或與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遊戲。56

5言傳身教

父母要 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示例】:孩子愛打人,打過許多小朋友,甚至打過家裡人。這種情況下,父母若用「打」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04

負面情緒冷靜處理

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大哭時,情緒處理四步走: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

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麼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例如:哥哥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你是傷心?還是生哥哥氣啊?

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傷心,傷心你就哭一會吧!

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移注意力,例如:我們去玩沙子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