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食材有撇步,避免毒素吃下肚        


       

在本書中,我一再提起,台灣蔬果的農藥殘留量相當驚人,儘管在採買時已盡量避免採買農藥殘留量高的食材,蔬果買回家也先放常溫,讓農藥自然分解,然而想要避免把農藥吃下肚,清洗蔬果更是要特別留心。到底要如何洗菜,才能有效去除農藥殘留呢?


       


       


       

去除蔬果農藥5要訣        


       

要訣①        


       

蔬菜清洗前,先去頭去尾        


       

洗菜前先切除蔬菜的尾部或頭部,因為像小白菜、青江菜等葉菜,農藥會順著葉柄彙集在尾部。而像青椒的果蒂凹陷處,也容易聚集農藥,所以清洗前要先切除。


       


       

要訣②        


       

即使要剝皮(去皮),也要先清洗        


       

有些人以為“反正要剝皮(去皮)”就可以不洗,導致雙手因而沾染蔬果表皮的農藥,把農藥也吃下肚了。而且大部分農藥是經皮膚吸收(例如:有機磷),如果藉由皮膚接觸,一樣對人體有害。因此建議剝皮(去皮)的蔬果如橘子、哈密瓜等,也應清洗後再剝皮食用。


       


       

要訣③        


       

先放常溫下,幫助農藥分解        


       

大部分的農藥,噴洒幾天後就會被蔬果的酵素慢慢分解,所以放幾天再吃會比較安全。不過,這種辦法只適用於涼爽的天氣,以及不易腐爛的果菜,例如小黃瓜、蘿蔔、包心菜、番薯、番茄、洋蔥等。


       


       

要訣④        


       

用水沖+海綿輕輕刷洗        


       

很多人以為“長時間浸泡”、“加鹽洗菜”或使用“界面活性劑”,可以將蔬果洗得比較乾淨,其實這根本是錯誤的觀念。首先,農藥在噴洒後常膠結在蔬果表面,不容易藉由浸泡清除,而且長時間的浸泡會使蔬果的水溶性維生素流失,洗掉的是營養而不是農藥。至於坊間流傳用鹽水可以洗去蔬果上殘留的農藥,研究已證實,用鹽水沖洗掉的農藥甚至比清水沖洗還要少,而使用界面活性劑(蔬果洗潔劑)也是一樣,所以上述方式都不建議。


       


       

正確的洗菜方法很簡單,就是“直接用水沖洗二分鐘”,藉由水的衝力,破壞農藥的膠結力。清洗的過程中也可加上輕甩來強化清洗力;如果是表面凹凸不平的蔬果或有絨毛的表皮,則建議搭配“海綿”輕輕刷洗,再用大量清水沖洗。        


       


       

要訣⑤        


       

浸泡蘇打水,酸礆中和去農藥         


       

想要去除農藥,一般的浸泡其實沒有用,如果真的要浸泡,則建議浸泡“蘇打水”。因為九成的農藥都是酸性,浸泡蘇打水可以使其酸礆中和,達到去除農藥的效果。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只要用臉盆加一小茶匙的小蘇打粉,加滿水並攪勻,讓蔬果浸泡五分鐘,接著就可以將水倒掉,改用自來水沖洗五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