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黃連為玄參科草本植物胡黃連的根莖。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1.清退虛熱:陰虛發熱(下午發熱、手足心熱、兩顴發紅),勞熱骨蒸,盜汗,及小兒疳熱,消化不良,腹脹體瘦等,常配地骨皮,白薇,百部,沙參,青蒿,炙鱉甲,秦艽,生地,元參等。

2.濕熱瀉痢:用於濕熱痢疾及痔瘡等症,常配木香,檳榔,白芍,當歸,白頭翁等。

【藥效鑑別】

胡黃連清退虛熱而治骨蒸疳熱,是亦虛熱、實熱兩皆可用之品。為治小兒疳熱及陰虛發熱要藥。

二。白薇為蘿蘑科草本植物白薇的根及根莖。苦、咸,寒。歸肺、肝、胃經。

1.用於溫熱病傷陰的低熱,溫熱病恢復期,高熱雖退,但因高熱期中傷耗陰津,症見口渴、夜熱早涼、下午低熱、食慾不振等,可配地骨皮,知母,青蒿,丹皮,沙參,花粉等。如

2.用於胎前、產後的煩熱,可配白芍,黃芩,黃柏等。

3.用於外感風熱而素體陰虛者,

【藥效鑑別】

白薇也可用於溫熱病熱入營分、血分證的高熱。清熱涼血,還可用於肺熱咳嗽,熱淋等。

三。地骨皮為茄科灌木植物枸杞、或寧夏回枸杞的根皮。甘、寒。歸肺、腎經。

1.清退虛熱:用於陰虛血熱所致的虛勞骨蒸、潮熱盜汗及低熱久不退等,

2.肺熱咳喘:用於邪熱襲肺、肺失肅降,能清肺降火,

3.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可與白茅根,側柏等同用。

【藥效鑑別】

地骨皮清降,既能降瀉肺火,又能除肝腎虛熱,為瀉火、涼血、退蒸之要藥。

四。銀柴胡為石竹科草本植物銀柴胡的根。甘,微寒。歸腎、胃經。

1.骨蒸勞熱:用於陰虛火旺而發熱,症見下午潮熱,手足心熱,心煩口渴,面黃白而顴紅,盜汗證,如(清骨散)。

2.疳積發熱:用於小兒因消化不良、蟲積而腹大腹脹、面黃肌瘦、毛髮憔悴、低熱或下午及夜間發熱以脅腹部發熱為明顯者,可配地骨皮,胡黃連,山楂,神曲,麥芽,使君子,檳榔,雞內

金等。

【藥效鑑別】

銀柴胡為清虛熱發除骨蒸,除疳熱的常用藥。“退熱而不苦洩,理陰而不升騰,固虛熱之良藥”

五。青蒿為菊科草本植物黃花蒿的地上部分。苦、辛,寒。歸肝、膽、腎經。

1.涼血退蒸:用於陰虛內熱所致的骨蒸潮熱,常與鱉甲,丹皮,生地同用;或持續低熱不退等證,常與秦艽,鱉甲,知母同用。

2.溫熱:用於溫熱病後期,熱邪伏於陰分,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等。

3.暑熱:用於暑熱外感,發熱無汗,有清解暑熱之效,常與綠豆,西瓜翠衣,荷葉等同用。

4.截瘧:用於瘧疾寒熱,清膽的雙重作用。

【藥效鑑別】

青蒿與地骨皮功能相近,同用治陰虛發熱能增強療效。青蒿還善洩氣分實熱、陰分邪熱及暑熱。

六。白鮮皮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鮮皮的根皮。苦、寒。歸肺經。

1.濕熱瘡毒、風疹、疥癬及皮膚瘙癢等,常與荊芥,防風,銀花,蟬蛻,赤芍,生地等清熱、疏風、涼血藥同用,以增強解毒、止癢之效(水煎服或水煎洗)。

2.濕熱陰癢、帶下、黃疸小便不利等。治濕熱陰癢帶下等,可與苦參,蛇床子,川椒等煎水外洗,亦可與茵陳,車前子,赤芍等配伍。

【藥效鑑別】

白鮮皮與苦參作用相近,相配可增強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作用,均可治療濕熱黃疸及濕熱瘡瘍。

七。苦參為豆科灌木植物苦參的根。苦、寒。歸心、肝、大腸、小腸、胃經。

1.清熱燥濕:用於濕熱黃疸、瀉痢、帶下陰癢等,能清熱燥濕;用於濕熱黃疸,可與龍膽草,牛膽汁等同用。

2.祛風殺蟲:用於治皮膚瘙癢、疥癬、膿皰等,有殺蟲止癢之效。單用或配百部,花椒,蛇床子等外洗,或配枯礬,蒼耳子,川楝子

3.利尿:用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灼熱澀痛之證,可與石葦,蒲公英,木通等同用。

【藥效鑑別】

苦參燥濕,寒勝熱,能清肝、胃、大腸及膀胱經濕熱,瀉心經火熱。偏用於皮膚濕疹、蕁麻疹等。

八。龍膽草為龍膽科草本植物條葉龍膽或堅龍膽的根及根莖。苦、寒。歸肝、膽經。

1.清熱燥濕:用於濕熱黃疸、陰癢陰腫、小便頻數、帶下、濕疹,清除下焦濕熱等,常配黃柏,澤瀉,石葦,扁蓄,木通,苦參,竹葉,茯苓等。

2.清肝利膽:用於清瀉肝膽火熱,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者,

3.瀉火定驚:用於肝經熱盛生風之高熱、驚風、手足抽搐,

【藥效鑑別】

龍膽草專瀉肝膽實火,善清下焦濕熱。“龍膽為胃家正藥,——凡胃熱氣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開胃進食”。本品對肝膽火盛生風之證,因其清瀉肝膽實火,可間接收

九。黃柏為芸香科喬木植物黃檗的樹皮。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1.清熱燥濕: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帶下、腳膝腫痛及熱淋等,

2.瀉火解毒:用於瘡瘍腫毒、濕疹,多與黃連,梔子等配伍。

3.清熱退蒸:用於陰虛發熱、骨蒸盜汗、夢遺滑精,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並配伍地黃,龜板等,以滋腎陰,兼瀉相火。一般清熱、燥濕、解毒多生用;欲其入腎經降相火、退虛熱,多鹽炒用。

【藥效鑑別】

黃柏沉降,能直走下焦,清瀉腎、膀胱、大腸三經蘊結之濕熱。

十。黃芩為唇形科草本植物黃芩的根。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

1.清熱燥濕:用於濕熱瀉痢、黃疸、濕溫、熱淋等,

2.清洩肺熱:用於肺熱咳嗽、溫病壯熱煩渴及熱毒瘡癰,用治肺熱咳嗽,常與知母桑白皮同用;如燥熱咳嗽,還可配合天冬麥冬等同用。

3.瀉火解毒:用於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衄與生地白茅根同用,以涼血止血。

4.清熱安胎:用於胎熱不安,常與白術同用。

【藥效鑑別】

黃芩既能清熱,又可止血,故對熱盛迫血外溢之證,有標本兼顧之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