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製作,東出親自擔任系列構成的Fate/Apocrypha 或許是最差的一屆Fate 系列動畫,但是在Fate/Apocrypha 第22 話中的戰斗場景被讚美是近年來的戰斗場景神作畫之一,在第22 話出動了28 位原畫,不過第22 話也有評價是崩壞嚴重,可能是近景部分產生的變形所導致的,而參與了Fate/Apocrypha 動畫製作的演出家平川哲生在twitter 上說明,Fate/Apocrypha 第22 話總作畫數量相當於一些動畫的10 話作畫量。

平川哲生在Fate/Apocrypha 動畫中擔任了第12 話Layout 監修,第23 話的分鏡之一,根據他所說Fate/Apocrypha 第22 話的總作畫量,相當於一些作畫數量較少的動畫10話的份量,而平川哲生在第23 話負責的是戰斗場景以外的分鏡,雖然嘴上說著動畫數量減少很多年,但實際上平川哲生感受到的是工作其實是在增加。對於第22 話到底是被評價為神作畫還是崩壞作畫,平川哲生認為無所謂,重要的是讓年輕人看到第22 話產生「我想要做動畫」的念頭,誕生出很多要進入動畫行業的新人,給日本動畫的未來帶來積極的影響,對於動畫的評判標准其實是多樣的。因為受到一部動畫作品的感動而要入坑的製作者無論日本還是國內都有,很多年輕的製作者都有畫出阪野馬戲場面的夢想,平川哲生這麼一說Fate/Apocrypha 第22 話還有點動畫行業拉人的性質?

動漫

隨著現代傳播媒體技術的發展,動畫和漫畫之間聯繫日趨緊密;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而為一稱之為「動漫」,尤其在青少年中甚為常用。「動漫」一詞的起源,現可考證為1993年創辦的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與1998年創刊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Anime Comic Time)。經由雜誌的宣傳,齊概括性在華語地區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常習慣將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1]合稱為ACG,而近年來在輕小說改編的動畫、漫畫、遊戲越來越多之際,又衍生出「ACGN」[2]現在ACG所指內容也涵蓋輕小說,因此雖有人提出使用ACGN作為該詞的演進說法,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場合仍在使用ACG。

而日本動漫在後期,隨著電玩產業的快速崛起,自1990年代起此三項產業已緊密結合,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許多作品企劃都作跨媒體製作以期達到最大收益;也有許多GALGAME被改編成動漫作品,例如《染紅的街道》、《ef - a fairy tale of the two.》等等。動漫已經從單單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電視遊樂器、網際網絡、玩具等許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