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是秋冬季節時令性水果,也是歲末年初送禮的佳品,但許多人因不了解其屬性及功用,過食或不正確的食用後導致許多不適症狀甚至就醫;時常把許多有藥用價值部分丟棄造成浪費。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正確並選擇性食用橘子的各個部分,確保你和家人健康及祥和的節日氣氛。

橘 肉

中醫認為橘肉味甘酸,性涼,具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生津的功效,對於消化不良、口渴咽干、乾咳無痰等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同時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老少婦孺皆宜,但不同的人群要選擇性適量食用。

1、對於脾胃虛寒者慎用或少用,如果過多的食用則會導致腹痛、腹瀉、胃脘部脹悶等症狀和不適。

2、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平穩,選擇兩餐之間少量食用,可緩解口舌乾燥、乏力等症狀,過多食用會導致血糖升高。

3、學齡前兒童(7歲以下),特別是3歲以內的兒童應適量食用。因為兒童為“稚陰稚陽”之體,橘子味甘、性涼過多食用則會阻陽、增濕而礙脾胃,導致厭食、消化不良,甚或口舌生瘡、易感等症狀。

橘 皮

又稱陳皮,中醫認為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以下症狀:

1、濕邪困脾所致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配用也可治療寒熱嘔吐、氣虛便秘等疾患。

2、痰濕壅滯、肝氣不疏所致胸悶不適、胸肋、乳房脹痛及更年期所致心煩不寧、高血壓等疾患。

3、本品焙乾煎湯服用可用於醉酒、傷酒乾渴及孕產婦乳汁郁積所致急慢性乳腺炎。

現代藥理學研究鮮橘皮揮發油(含陳皮素、陳皮甙、甲基陳皮甙等成分)對胃腸道具有溫和刺激作用而促進胃液分泌;能擴張肺支氣管而起到化痰、平喘作用;陳皮中甲基陳皮甙能擴張血管而起到緩慢降壓作用。

橘 核

中醫認為橘核味苦、性平、歸肝腎經,具有疏肝行氣、散結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乳腺小葉增生、急慢性乳腺炎、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單用酒煎服或在醫生指導下配伍使用,也可碾末調酒外敷。

如有上述疾患患者在食用過程中可嚼碎直接食用,也可收集後備用,或在醫生指導下配伍使用。

橘 白

橘白是橘子果皮的白色內層部分。中醫認為橘白味苦、甘,性溫,其和胃化濕、理氣化痰之功稍遜色於陳皮,但擅於醒脾胃進食而無辛苦溫燥之弊,常用於脾胃虛弱、嘔吐、腹瀉以後消化不良、厭食無味等疾患。

橘 絡

橘絡為橘囊上筋膜(維管束)。中醫認為橘絡味甘、淡、苦,性平;具有通絡、順氣、化痰等功效,可用於咳嗽胸肋疼痛,脅肋閃挫疼痛或肝氣不疏(生氣、爭吵、更年期等)所致脅肋脹痛的輔助治療。單用、配用,煎水服或直接服用。

橘白和橘絡的白色或淡黃的維管束,含有的橘皮甙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及活血、止血的雙向調節作用,可用於日常生活中刀具等尖銳器皿的輕度損傷,局部消毒或沖洗後直接貼敷,可起到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橘 葉

中醫認為橘葉味苦、辛,性平,歸肝胃經,具有疏肝行氣、化痰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肋脹痛,經期乳房脹痛,乳癰等疾患;配用或直接泡水飲用。

總之橘子全身都是寶,關鍵在於你知多少;皮肉核絡功各異,辨證食用疾病少。

燒橘子

吃烤橘子治咳嗽是一個民間驗方,將橘子直接放到火盆上用文火烘烤,並不斷翻動,以橘皮烤乾微焦為佳,稍涼後可橘皮橘肉一並吃掉。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特別適合小兒。

橘子通過文火烘烤,其燥烈之性消除而藥性仍存,也就是鮮橘皮在火的作用下短時間變成了陳皮;由於鮮橘子水分較大,火烤橘子就等於單個橘子水煎,也融合整個橘子各部分的功效,故此具有陳皮、橘核、橘絡、橘白的綜合作用。

烤橘子要掌握好火候,小火慢慢烤,以橘皮烤乾微焦為佳,這樣橘皮內的有效成分基本都滲入到橘肉中,而橘肉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不被破壞,可把橘皮、橘肉、橘絡等全部食用,橘皮也不是很苦;老少婦孺皆宜,每天食用1—2個。

燒橘子是“藥食同源”的最佳結合。火燒橘子是整個橘子“快速濃縮煎煮”,其辛溫燥烈之性仍存,容易傷陰,所以陰虛內熱的人不適合吃,吃了容易上火。

中醫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橘子僅僅是生活中營養替代品,不能大量當做主食食用,並且要根據自身體質選擇性、辨證食用,否則得所其反。

作者簡介

楊文光副主任醫師,鳳慶縣中醫醫院副院長,畢業於雲南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曾到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修學習,從事中醫、針灸推拿工作20餘年,擅長於中醫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對骨關節、神經等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的針灸推拿診療有獨到的見解和研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