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廣川慶裕

2018年3月2日



【早安健康/廣川慶裕(日本當地的精神保健指定醫師)】 血管老化是失智症的導火線

引發失智症的病因有很多種,但歸根究柢,我認為大多與「血管老化」脫不了關係。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阿茲海默氏型失智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的起因,都是因為血管內膜發炎所形成。

血管性失智症的病因雖說是腦中風,但腦中風的引發原因卻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這些危險因子會危害血管。舉例來說,一旦罹患高血壓,就表示血液以極高的壓力被心臟送出,對血管造成強大的衝擊,血管因而慢性發炎,最終受損。

動脈血管壁是由外膜、中膜、內膜構成,其中位於最內側的內膜外側是內皮細胞,內皮細胞會釋放出一氧化氮等物質以保護血管。一氧化氮可以擴張血管,讓血液不致於附著在血管壁上,以保護血管的健康。但是,萬一血管慢性發炎受損,老化的內皮細胞功能衰退,一氧化氮的釋放量就會減少。這麼一來,膽固醇等就容易侵入血管壁內,形成所謂的動脈硬化斑塊(Plaque)。動脈硬化斑塊當中也有比較軟的組織,一旦破裂就會堵塞血管,結果引發腦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

另一方面,阿茲海默氏病患者腦部累積不少β-類澱粉蛋白,腦內血管也會發炎,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會引起慢性發炎,血管隨之老化。

如果檢查這類患者的腦血管、視網膜血管、心臟冠狀動脈、腎小動脈,你會發現,每種血管都是一樣的情況。因此就目前來說,可以利用眼底照相機(Fundus Camera)觀察視網膜血管,藉此推估全身動脈硬化的狀態。我想,或許將來只要檢查視網膜血管,就能輕易診斷MCI或失智症也說不定。

一、飲食療法
人體,是由吃進去的食物打造而成。身體如此,大腦也一樣,會因攝取的食物不同,而有所差異。

簡單來說,想預防失智、腦筋靈活,「均衡飲食」很重要,特別是蛋白質要充足。因為人體細胞每天不停汰舊換新,老舊細胞死去又產生新細胞,而蛋白質就是新細胞的材料,也是構成腦細胞的成分。

((下一頁完整的防失智飲食療法,一次收藏!))


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肉類、魚類、黃豆製品、蛋等,但因為每種食物內含的胺基酸(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組成都不同,最好均衡攝取。此外,食用過多肉類可能吃進過多脂肪,所以要選擇肥肉較少的肉類。同時,也要多攝取富含DHA、背部為青色的魚類,這些都具有活化腦部、預防老化的功能。

對於肥胖者來說,需注意熱量的攝取,減少體脂肪囤積,但別用極端方法減肥,不僅營養不均衡,也容易復胖,甚至養成易胖體質。用餐時,減少一點主食的量、避開高油料理,最好選擇低油、高蛋白質的料理。

要避免血糖上升太快,就必須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另外,不要只吃軟質食物,每餐最好準備一項有嚼勁的食物。睡前進食容易累積體脂肪,睡前3小時前最好進食完畢。至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生活習慣病的人,要特別留意飲食內容,以減輕病情。

可以改善失智症的食物成分



(1)薑黃素(Curcumin)
自古以來,印度的阿茲海默氏病發病率極低,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有報告指出,70~80歲印度人的發病率,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於是,各國研究人員無不致力於破解這個謎團。後來研究印度人日常使用的香料,結果在咖哩粉內找到令人驚豔的成分--薑黃素。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薑黃素能去除細胞中的β-類澱粉蛋白。此外,武藏野大學和美國沙克生物研究中心,也有薑黃素能增強記憶力的動物實驗報告。

總而言之,平常多吃咖哩或用咖哩香料做的料理,說不定能夠預防失智症。

(2)兒茶素(Catechin)
東北大學的研究團隊以70歲以上的高齡者為對象展開調查,結果發現,常喝綠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甚至有報告指出,緣茶中的兒茶素,特別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簡稱益多酚)具有保護、修復神經細胞的作用。

照射愈多日光的茶葉,兒茶素愈多,所以三番茶內含的兒茶素比一番茶(新茶)多。玉露與覆下茶在採收前經過覆蓋遮光的時間較長,兒茶素含量就比較少。

(3)納豆激酶(Nattokinase)
納豆黏液中內含的納豆激酶酵素,具有預防血栓(血管內的血塊)、溶解血栓、讓血液流動順暢的作用,可有效預防動脈硬化或腦梗塞。

血栓容易在深夜到清晨之間形成,所以建議晚餐吃納豆。不過,納豆激酶怕熱,加熱會破壞納豆激酶,最好生食。

脂質的攝取,應給予足夠的必需脂肪酸

脂質的熱量高,很多人會誤以為那就不要攝取。其實,脂質在人體內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細胞膜、荷爾蒙、血液的材料。脂質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目前已經知道攝取脂肪酸的種類和方法,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常見的必需脂肪酸有Omega-3 及Omega-6

有些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中獲得,稱為「必需脂肪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ω-6(Omega-6)系列和ω-3(Omega-3)系列脂肪酸。ω-3系列脂肪酸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類中富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和EP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而我們日常料理時用來油炸或煎炒的黃豆油或玉米油等油脂中,則富含ω-6系列脂肪酸。有些加工食品或零嘴,也常用到富含ω-6系列脂肪酸的油脂。

最佳比例為1:4

為了維持健康,ω-3系列和ω-6系列脂肪酸的最佳攝取比例為1比4,但現代人容易攝取過多的ω-6系列脂肪酸,這被認為是引發過敏或血管老化、生活習慣病的主因。

因此,日常生活要儘量減少攝取ω-6系列脂肪酸,儘量多攝取ω-3系列脂肪酸。富含ω-3系列脂肪酸的油脂,除了存在於背部為青色的魚類之外,還有荏胡麻油、亞麻籽油等植物油,不敢吃魚的人可考慮經由這些植物油來攝取。但這些油脂都怕熱,不適合拿來煎炒炸,最好用來做沙拉醬,或加入湯品或味噌湯內享用。


來源: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