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炒蛋是家常菜,還是一道養生菜。韭菜作為一種食療價值很好的食物,既有好處也有禁忌。

1、通便

因為韭菜含大量粗纖維和維生素,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起到緩解便秘預防大腸癌作用。

2、降血脂

韭菜可以解毒和散瘀,所以不單能夠降血脂,還對預防動脈硬化、貧血、冠心病有幫助。

3、殺菌消炎

對傷寒、痢疾、金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都有抑制作用,主要是因為韭菜中含硫化合物有一定殺菌消炎功效。

4、護肝

韭菜含一種揮發性精油與硫化物,它可以增強食慾與消化功能,調理肝氣保護肝髒。

5、美容

維生素A可以明目、潤肺、美容養顏。韭菜含有維生素A,還能夠避免患上傷風感冒和寒喘的風險。

晚餐少吃

因為韭菜含粗纖維較多,吃下去後感覺很不好消化,胃部需要分泌大量胃酸來消化韭菜。假如晚上吃的過多,對胃腸道負擔可不小,晚上原本是胃腸道休息的時間,硬性讓它高效運轉對身體可並不是好事。因此,番茄醫生提醒,盡量不要在晚餐食用韭菜,避免增加胃腸道負擔。

~~~~~~~~~~~~~~~~~~~~

韭菜[註 1]學名Allium tuberosum),雅稱起陽子,是石蒜科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叢生,細長而扁,開小花。葉和花嫩時可以食用[2]

有佛教五葷、道教五葷等宗教信仰需素食者不可食用韭菜,韭菜自古傳統歸類為葷食。「植物五辛素」則不忌植物五辛,如韭菜等。

韭菜原產於中國;中國人種韭菜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在《詩經》中就有「獻羔祭韭」的詩句,商周之際,韭就被用為食品、調味品、祭品,與稻穀相提並論;《漢書•召信臣傳》中記載太宮園在溫室生產蔥、韭的情況。[3],隋唐時的《食經》中把置於黑暗之中生長的白韭菜稱其為「韭黃」,所烹製的金裝韭黃艾炙是宮廷御膳房中的御用食品。韭菜於9世紀傳入日本,後逐漸傳入東亞各國;今多在亞洲種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