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糖尿病有利於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在這裡我將糖尿病認識的誤區再次總結一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誤區1:血糖高就是得了糖尿病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誤區: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在此告訴大家,毋唐置疑,血糖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如空腹血糖等於或者超過7.0毫摩爾/升,或者餐後兩小時血糖等於或者超過11.1毫摩爾/升,就很有可能是糖尿病了。


但是也有—些其他原因導致血糖升高:正常情況下,血糖會經常變化,特別是在飯後,血糖會有所升高;胰腺會分泌胰島素,促進葡萄糖吸收,作為熱量被消耗,飯後1小時左右,血糖就會自然地下降,飯後2小時血糖基本就能恢復正常。如果不是反覆血糖高,可以說不是糖尿病,但還是需要進一步檢測,不能放鬆警惕。



引發血糖高的其他原因:


(1)肝炎、肝硬化;

(2)甲狀腺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症;

(3)急性感染、燒傷、燙傷等;

(4)利尿藥、口服避孕藥、阿司匹林等藥物。



誤區2:吃糖過多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與吃糖過多沒有直接的關係,吃糖過多不一定會得糖尿病,糖吃得少也不見得就不會得糖尿病。

遺傳、肥胖、運動不足、高熱量和高脂肪飲食等,才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那麼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妥善控制甜食的攝入量,同時避免肥胖。




誤區3: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不會得糖尿病併發症



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但是不代表血糖正常就」萬事大吉」了,因為即使血糖處於正常水平,發展為糖尿病併發症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控制血糖外,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如血壓、血脂、血液黏稠度等是否正常,這些因素—般都影響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所以,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是—項艱巨的任務,不能掉以輕心。




誤區4:沒有「三多一少」症狀就不會得糖尿病



雖然「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但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沒有「三多—少」的症狀,所以我們建議,年齡超過40歲的中年人,最好定期到醫院進行血糖檢測,一旦檢查結果出現異常,要儘快到醫院做更全面的檢查。



誤區5:得了糖尿病,吃得越少越好



很多人認為,得了糖尿病,「飯少吃點兒」就能緩解糖尿病症狀,因為飯進入人體後,在唾液澱粉酶的作用下會轉化為糖。


事實上,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學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均衡,五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肉類等,這些都要食用,這樣才算「吃得對」 「吃得好」,只有這樣,身體才有「能力」去抵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


所以,得了糖尿病,不是吃得少,血糖就會控制好,而是要合理進食、均衡營養,這才是科學的進食方法。




誤區6: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和糖類



水果可以吃,選擇很重要。水果酸甜可口,因為水果含有糖分,所以很多人認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殊不知,有些水果不但能吃,而且有利於控制血糖。


水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元素是我們身體不可或缺的;另外,水果雖然含糖,但不同的糖對血糖上升影響有很大的差別,其中果糖升糖速度最慢,葡萄糖升糖速度最快。蘋果、梨、草莓、袖子等水果,糖尿病患者在平時是可以吃一點兒的。


菠蘿、芒果、香蕉等水果,糖尿病患者還是不要吃為妙。


實在想吃,混合其他低糖的水果,少吃一點兒,解解饞就可以了。糖尿病患者也不是不能吃糖,控制好攝入量就可以了。



誤區7:打胰島素容易成癮,不能打



胰島素不會產生「依賴」,不會像毒品上癮一樣。相對於口服降糖藥來說,胰島素的副作用是最小的。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早期使用胰島素,有助於減輕胰島的負擔,讓其得到充分的休息,還能幫助其恢復。



誤區8:感覺很好,降糖藥可以停—停


藥物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經用藥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擅自停藥,血糖會很快回升,尤其是當糖尿病發展到中晚期時,血糖如果依然控制得不理想,擅自停藥對身體的傷害要遠遠大於藥物帶來的危害。因此,長期服藥或打針治療是中晚期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