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天天用車是免不了的

常在路上開,哪能不吃罰單

尤其是經常跑高速的小夥伴

那你知道攝像頭是怎麼拍下來你違章的嗎?

在路上開車經常會看到路邊的大牌子上寫著“前方測速”,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要拍你是不是超速,幹嘛還要告訴你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其實這並不是多此一舉,讓小夥伴們準備好,看看限速多少,然後剎車踩踩,車速下來後老老實實開過這段路,出了測速去,趴一腳油門。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這樣幹的。

相反恰恰這裡體現了法律的嚴謹性和光明正大的權威性,偷拍不能算作證據的,需要體現正義性。法律是有明文規定的根據《關於規範查處機動車違反限速規定交通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中就規定在來車方向距離測速點200米以外應當設置“前方測速”或者“進入測速路段”等交通標誌。

言歸正傳

今天我們就聊聊各種各樣的超速攝像頭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這種裝在電線桿子上一排排的攝像頭了,大老遠就能看見,一般裝在道路的初始路段,主要作用還是為了監控車流量,小編覺得這種攝像頭震懾作用要大於實際作用,畢竟都看見了,還不老老實實的嘛。

這種探頭大多使用的是雷達探測車速的,當車輛進入探測範圍內後,雷達會發出兩段波去探測車輛的位置,當兩次發出的波都被接收到之後,根據三角函數的原理就可以計算出行駛的距離,除以時間就是車輛的速度,當計算結果超出系統內的規定時,會立刻開啟攝像頭的拍照模式,自然超速行為就無處遁形了。目前國際主流技術就是高速攝像頭和雷達組合使用

222222

接下來就是這種固定測速攝像頭,就是這種在路邊草叢裡呀,樹幹旁邊呀,綠化帶裡的小箱子

我們看到的小箱子裡面裝的是攝像頭和控制系統,只是負責拍照取證和處理信息的。它是通過事先埋入地下的兩組感應線圈,當車輛依次進入這兩組線圈,前方的攝像頭就會在合適的機會拍下一張照片,通過線圈感應到的時間來計算出具體車速,同時將照片一同發回指揮室。

這種系統屬於較早普及的一種技術手段,同樣缺點也很明顯,需要埋設兩組線圈,施工量比較大,路面一旦變更則需重埋線圈,路面質量不好的地方對線圈的維護工作都是巨大的。

這兩種攝像頭都很常見,在路上跑久了,自然而然的都記在心裡了,但是交警叔叔也又有黑科技來應對這種情況,那就是手持激光測速儀。

激光測速儀理論上是測速最準確的一種,它是對被測物體進行兩次有特定時間間隔的激光測距,取得在該一時段內被測物體的移動距離,從而得到該被測物體的移動速度。很多人就是因為覺得自己熟悉路況,而被臨時檢查抓個正著。

如果說這些能夠避開,那麼接下來介紹這種測速方法是無論如何都躲避不了的大殺器,區間測速。

區間測速的原理很簡單,設定一個區間,以50公裡為例,在起始處和終止處分別設立兩個攝像頭。分別在車輛進入和駛出的地方拍照,然後查看所經過的時間就知道是不是超速了,如果限速100公裡,你只用了不到30分鐘就駛出該路段,那麼一定是超速了。

小編認為,不管是什麼樣的方式測速,目的都是要保證安全到達目的地,我們都要牢記住安全這條紅線,不超速,才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一份保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