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哭鬧任性,最重要的年齡段是3~6歲。3歲之後,孩子已完全有能力表達,如果這時不好好表達,而是任性哭鬧,那多半是有目的性的,比如想要某個玩具。

這時,就可以做一個克制任性的訓練:抓住孩子一件不對的事,他有能力說但是他不說,並且他的要求不合理。比如,家裡已經有很多小汽車了,卻還是在商店裡哭鬧著要。

帶回臥室,關上門一對一

無論他在哪裡鬧,這時都需要把他帶回到相對安全的臥室去。管孩子的時候一對一是最好的,不要當著很多人管,因為他會沒有面子。

堅持“四不”,就做一件事

★不罵他。罵他會給他留下一個不好的觀念,以後他也容易對別人吼。

★不打他。他那麼小,打他不公平。

★不跟他講道理。3 歲左右的孩子很多字聽不懂,講道理就是廢話。

★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時你就看,一定不走開。

不打、不罵、不講道理、不走開,然後做一件事情,拉一把凳子坐在他對面,說:你願意怎麼鬧就怎麼鬧,我說不行就是不行。”然後兩手一插,笑眯眯開始看。

這時孩子會怎麼樣?他閉著眼睛哭一會兒,知道你沒有走,一定會睜開眼睛看看。一看你就在跟前,他繼續再使勁哭。當他第二次、第三次睜開看還是這樣,就越哭越沒勁了。

如果孩子在地上打滾,腦袋碰到床腳或凳子上,千萬不要扶,因為一扶就會強化他這個行為。你溫柔地說一句:“撞這麼響,疼不疼?不疼接著撞,我不管。”

就這麼一句話就夠了,他知道你不管,他也就不撞了,因為那確實撞得挺不舒服的。所以,你堅持從頭到尾笑眯眯地看著他鬧,他就知道徹底沒戲了。

重要前提: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

哭得筋疲力盡後,弄一塊熱毛巾,給他一點愛,表達一個意思:我還是愛你的。給他擦把臉,然後他會猜測你是不是回心轉意了。擦完你把毛巾往旁邊一放,接著坐回來說:“還哭嗎?要哭接著哭,我等著你。”最終他就知道他的要求徹底沒戲了。

這麼處理一次,表明個態度:你做得不對我不心疼,你愛怎麼鬧就怎麼鬧。他就會明白,哭鬧是沒用的。

訓練後要引導,防止孩子過於壓抑

這個方式使用一次就足夠了,但是之後還要跟上引導。可以等他第二天睡醒了跟他聊聊,並且告訴他:下次有什麼想法,好好說,大家可以商量。如果你能說服我,沒准兒我可以考慮你的要求。這等於給孩子留了一條路。

鼓勵他多跟你交流。比如他想要小汽車,就讓他說說這輛小汽車和家裡的有啥不同。可以遵循“3:1 原則”,即三次滿足一次,讓他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給。這樣一來,孩子首先願意和你交流,你說不行的事兒,他不會胡鬧;如果他真的想堅持,他會跟你商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