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孕婦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母體的各項供給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產後胎兒娩出,母體器官又恢復到產前的狀態。這些形態、位置和功能能否完全復原,則取決於產婦在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若養護得當,則恢復較快,且無後患;若稍有不慎,調養失宜,則恢復較慢。而且,“坐月子”這一段時間,產褥感染、乳腺炎、子宮脫垂、附件炎等多種嚴重威脅產婦健康的疾病,都可能在這段時間內發生。

相信有很多的人都知道女人一輩子最難熬的一段時間,那就是剛剛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時候,有很多人說,雖然開始時一個月,可是好像是過了一年,因為這一段時間了,對女人是很重要的,坐月子可以說是媽媽們恢復身體的最好的時期了,如果這個時候不把身體放心上,那以後留下什麼後遺症的話,那對媽媽們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甚至會遺憾終,後患無窮的,寶媽不僅會落下月子病,心靈上也會有忽視感,寶媽會變得很累。尤其是以下幾件事兒,越做越錯

一,總認為孩子一哭就餵奶

孩子的哭是由很多種原因的,可能是冷了,熱了、拉大便了、困了、不舒服了、不一定是餓了。

長期如此,寶寶的胃很容易被撐大,應該根據寶寶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規律的餵奶時間。

二,產後運動、休息不當

在分娩後,媽媽的子宮就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忽然被放氣癟了下來,此時需要進行適當休息、運動相結合,才能幫助骨骼、韌帶、肌肉逐漸恢復到孕前的狀態。

但很多新媽媽坐月子的時候都是以靜臥為主,很少下床走動,其實這樣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從產褥期開始,媽媽們就要開始為身體的恢復而努力。

雖然產褥期主要在休養身體,但是必要的活動也不能少,有利於身材的恢復,還有利於惡露的排出,對於身體和身材都很有效。

三,過度勞累

媽媽們在懷孕、照顧寶寶的同時,要養好腰,僅僅靠休息肯定是不夠的,我們也需要注意糾正錯誤的體態姿勢,以及做適當的康復運動:很多媽媽喜歡如圖中這樣坐著哺乳,這種身體前傾、側傾、高低肩的姿勢會導致脊柱彎曲、負擔增大,長時間保持會造成單側肌肉和韌帶緊張,引發肩膀、腰背疼痛。

媽媽坐著餵奶時,一定要找到舒適、輕鬆的姿勢,可以在寶寶身體下墊一個枕頭,不要把所有的重量都壓在自己手臂上,減少腰酸背痛發生的幾率。

還有的媽媽忙於照顧寶寶、過度勞累,比如哺乳、換紙尿褲、抱孩子的姿勢不對等,都會加重腰、背部疼痛。

四,吃生冷的食物

產後身體比較虛,寶媽應該多吃溫補類食物,這有利於氣血恢復。

如果不聽勸告非吃生冷的話,那你的脾胃消化能力就會下降,並且不利於排除惡露。

產後身體惡露不排出乾淨,那對你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五,不注意衛生

長輩總是告訴你坐月子忍忍就過去了,千萬不能洗澡。

其實是沒有科學根據,因為以前人的衛生條件很差,洗澡或者洗頭髮確實容易生病,可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完全可以產後洗澡,要知道產後身體排除的毒素要比平常的多,如果不洗澡對寶寶反而不好。

一個月不洗頭、洗澡,不但不衛生,還可能造成造成皮膚發炎,傷口感染。

六,熬夜看手機

懷孕期間受體內激素影響,孕媽的眼睛會有輕度的水腫充血,產後才會逐漸恢復。

月子裡,產婦的身體虛弱處於恢復期,眼睛也在恢復。

熬夜看手機,對眼睛傷害非常大,月子裡過度用眼,以後容易落下眼疼,易流淚的毛病。

寶媽們千萬不要任性的總是熬夜看手機哦,有時間多閉幕養神更利於健康。

七,受風

生孩子之前,為了美,穿的少點沒關係,但生孩子之後,想穿的少,但身體支撐不住,天冷的時候,自己感覺特別怕冷,穿的很厚了,還是覺得冷。

如果這樣,很可能就是留下了月子病。提醒說坐月子時不要碰冷水、受寒等,千萬不要坐月子期間做家務。

八,忽視收肚

鬆弛的肌膚、堆積的脂肪和凸出的肚子!這情況對於剛生產完的媽媽而言,一定不陌生。甚至還有好多,寶寶都六七個月了,看上去仍舊像懷孕5個月的樣子。

曾經,我也跟許多媽媽一樣,天真的認為只要寶寶一出世,就會恢復到孕前的體形和尺寸。但實踐證明,實際上,這一過程遠比我想像的時間更長,而且更難[鬱悶]

九,月子裡生氣流淚

月子裡哭中傷精血,所以家人要予以媽媽一定支持!如果新媽媽情緒波動較大,會導致身體裡某些激素的分泌異常,繼而影響到母乳中營養素分泌,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寶寶對營養攝入,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悅。

希望親友們能多給寶媽一些關懷,丈夫即便工作忙,也要抽空安慰關懷自己的妻子,下班後也要記得替妻子分擔一些,不要孩子生在一個“喪偶式家庭”;如果是新手寶媽,希望家裡有帶娃經驗的長輩能夠給寶媽說一些養娃技巧,或者是傾聽寶媽的訴苦,排解媽媽心理壓力。只有得到足夠的關懷,寶媽才能有精力去養育好孩子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