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內多餘的脂肪,不光會把身材「撐」到變形,還會貼在內臟上,帶來高血脂、心臟病、脂肪肝等多種健康風險。




如果你每頓吃得並不多,肉肉卻總愛長在你身上,問題可能出在食譜里:有些食物看起來並不「油」,卻藏了很多的脂肪。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揪出那些低調的高脂食物,避免你在不知不覺中長肉。



======================


營養師總結15種高脂食物


你每天吃下去的脂肪是否超標,對照下面的食物測測就知道。



====================

1五花肉


鹵肉、豬頭肉、五花肉做的紅燒肉、肥羊片、雪花牛肉等之所以香美多汁,主要在於脂肪含量足夠高。



比如雪花牛肉看似瘦肉,其實內部綴滿了白色的脂肪花紋,和瘦肉結合得比較緊密。


建議


這種肉菜不能天天吃,最好一周別超1次。



====================

2多油的菜肴



成人每天吃油25~30克,但油炸、干煸、紅燒等烹飪方式,很容易讓油脂攝入超標。


  • 需要油炸或過油的菜肴很多,如香酥雞、炸肉丸、干炸裡脊、干炸蝦等。

  • 紅燒、糖醋、干煸類的菜肴往往要先油炸,如干燒魚、糖醋排骨等。

  • 燒茄子、地三鮮等菜肴需要過油,脂肪含量高達15%以上。

  • 干鍋類的菜肴幾乎都是泡在大量油里的。

  • 看起來「油汪汪」的青菜,以及倒入大量「明油」或者紅油的涼拌菜。

建議


每周吃上述菜肴要少於1次。


另外,炒菜的時候,儘可能做到少放油;盡量改變烹飪方式,多用蒸煮、焯燙、熗拌、涼拌等方法,若感覺香味不夠,可以滴幾滴香油。



====================

3加油的主食


油條、油餅、麻團、油酥燒餅、蔥花酥餅、千層餅、火燒以及各種酥點等主食即便不是油炸,也需要在和面的時候加入大量油脂,才能做出分層、酥軟的效果來。



建議


這類主食一周不超吃超過3次,平時挑選主食應選不加油、鹽、糖的淡味品種,需要控制體重者吃加油主食最好不超過每周1次。


====================

4烤串


做香腸、烤羊肉串通常都要放1/3的肥肉,否則口感較硬;做烤腸、灌腸之類,也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通常脂肪含量在20%~30%之間。


建議


這類食物偶爾嘗嘗可以,每周吃1次以內。



====================

5咖啡


咖啡本身不會令人發胖,但咖啡里加的「輔料」就不一定了。卡布奇諾、拿鐵之類的咖啡飲品,通常會加很多高脂肪奶或奶油。



建議


大部分人喝咖啡的時候還要加一兩包糖粉,熱量就更高了。想躲開脂肪,比較簡單的方式,是分別喝咖啡和純牛奶。



====================

6沙拉醬


蔬菜沙拉雖然是低熱量的食物,但沙拉醬的脂肪含量很高。如果沒有特意註明低脂,沙拉醬脂肪含量通常在40%~80%之間。


建議


拌蔬菜時,可用醬油、醋等加少量香油來代替沙拉醬,也可以用較稀的麻醬調味汁。

拌水果沙拉可直接用酸奶替代沙拉醬。


====================

7甜品


冰淇淋含脂肪越高,口味就越醇厚;慕斯、奶凍之類的產品,看似酸奶,價格昂貴,其實營養價值比酸奶差得多,因為其蛋白質很少,脂肪卻很高。


建議


每周吃這類食物控制在兩次以內,每次只吃一小杯。


====================

8堅果


除了銀杏和栗子,絕大多數堅果和油籽都是高脂肪食品,脂肪含量最低40%,最高可達70%以上,比如花生、核桃、榛子、甜杏仁、巴旦木、腰果等。


另外,很多人認為堅果豆漿非常養生,在打豆漿的時候加入大量核桃杏仁芝麻等堅果,然後每天喝幾杯濃濃的漿,也容易讓脂肪超標。


建議


堅果每天限量一小把,堅果豆漿每天別超過一杯。



====================

9甜點


乳酪、黃油製作各種點心、濃湯和美食,也是藏脂肪的大戶。



  • 牛奶中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是1∶1,但乳酪通常就是1∶2了。

  • 黃油含80%以上的脂肪,無水黃油更高達95%以上。


建議


無論是乳酪蛋糕還是黃油麵包,都是高脂肪食物,每周吃的頻率最好低於3次。



====================

10濃湯


濃白色的魚湯、肉湯、骨頭湯等,其含有比清湯多得多的脂肪。湯變成乳白色,其原理就是脂肪和蛋白質發生了乳化作用,呈乳白色。


建議


奶白色的湯營養價值並不高,不能餐餐喝,每周別超3碗。




====================

11方便食品


方便食品里的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覷,油炸方便麵脂肪含量通常在16%~22%之間;速凍餃子的脂肪含量則與肉餡有關,一般在8%~25%。



建議

在選擇這兩種食物時,要仔細看營養成分表,選擇脂肪含量低的,每周吃的次數別超兩次。



====================

12肉湯


有的人喜歡用骨頭湯、肉湯或者涮鍋湯來煮蔬菜,煮出來的味道比較香。不過,蔬菜的吸油能力很強,很容易讓人一點不漏地把脂肪全吃進去。



建議


涮過肥牛、肥羊的湯,飽和脂肪含量非常高,最好先去掉大部分浮油,再用來煮菜。



====================

13油炸零食


餅乾、曲奇、薯片、鍋巴、派之類零食,都是經典的增肥食品,由大量精白澱粉、糖和脂肪的組合。


即便號稱是高纖維的餅乾,或者非油炸的薯片,也不能改變高熱量高脂肪的真相。



另外,它們水分太少,乾貨太足,讓人感覺沒吃多少,卻能非常實在地增加脂肪攝入量。


建議


這類零食吃的頻率越低越好,最好完全從食譜中剔除。



====================

14白巧克力


用花生醬、巧克力醬塗的食物很好吃,但脂肪含量常常超過40%。巧克力當中只有5%的蛋白質,其餘成分除了糖就是脂肪,尤其是白巧克力。


建議


每次吃花生醬、巧克力醬都應限量,別超過一小勺,巧克力最好選擇可可含量超過70%的黑色品種。


如果不是的話,每天吃的量宜控制在25克以內。


====================

15烘焙食品


點心麵包、奶油麵包、起酥麵包、比薩等食物,都是含有不少脂肪的焙烤食品。



因為麵包要做到柔軟酥香,就得加入大量脂肪。比薩餅如果沒有脂肪乳酪的幫忙,口感也沒法令人滿意。


建議


選麵包時少挑酥軟的,注意看看標籤上的脂肪含量。


如果特別喜歡吃奶油麵包、起酥麵包等高脂肪麵包,每周也別超過2個小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