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比較崇尚「紅白臉」教育,也就是在家庭教育中,體現出來的往往是「嚴父慈母」或者「慈父嚴母」。不少父母認為,家裡總要有一個嚴厲的,一個和藹的,否則孩子以後誰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亞洲文化歷來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在教育子女時,也主張丈夫扮紅臉、妻子唱白臉。在我們平時的傳統教育文化中常提到「嚴父慈母」。而現在也有很多家庭,卻剛剛相反,媽媽板起臉來當起了嚴母,而爸爸卻是旁邊勸誡調和的那一個。

那麼慈母嚴父和嚴母慈父哪種家庭模式更適合孩子的成長呢?

這方面的專家在現在這個社會是嚴母慈父比較合適。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觀點?這是出於一個母親對孩子在成長中重要性。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是十分之大的,從一出生開始就無法離開母親,所以孩子與母親的接觸會更多一些,在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母親很容易會產生一些溺愛,說孩子不加以改正,也許後果就比較嚴重,印證了慈母多敗兒那句話。這時候作為一個母親,學會堅定的放手和拒絕孩子,給孩子日後的成長,樹立起一道準則,是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

在大多數人眼中,父親是比較有力量的,經常會有一些孩子很調皮,然後母親管不了就讓父親揍一頓,自古以來月份慈母嚴父的形象比較多。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父親有力量的表現應該是在孩子的心中,不應該體現在身體上。在一個孩子的心裡父親的見識面和社會閱歷都是比較廣,所以在孩子無知犯錯亦或迷茫的時候應該由父親來指導。

父親在與孩子的相處磨合過程中,我們希望最好是以對待朋友的眼光和態度來對待孩子,你們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孩子其實心裡也是很難過的,這時候作為父親就應該表明立場,告訴孩子自己的胸襟寬廣,即使我是有力量的,但我對待你的時候並不會濫用。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如果說老師是孩子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那麼父親應該是孩子為人處世、成長方面的指路人。

基於以上的理由呢,我們希望母親是感性的,但應該是嚴厲的,父親是理性的,同樣是慈祥的。這樣的形象,從孩子的一出生開始就應該樹立的。來,保證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雖然會跌跌撞撞,但不會走向錯路。

當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會適用於所有的家庭。針對哪些並不瞭解如何教育孩子的,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基準。然而有自己一套方法的家長們可以自行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困惑,一定是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是不一樣的,所以教育方法也不應該完全複製。

【延伸閱讀】 

寶寶的耳朵需要掏嗎?該怎麼處理,什麼情況需要送醫?這位家長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

媽媽越說這倆字, 孩子越不聽話! 你也常說嗎?現在改正還來得及

這五種行為會「破壞」寶寶的免疫系統,家長請注意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