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事可能你們小時候都遇到過,甚至以後有了孩子也很有可能遇到,如果有別人家的孩子搶了你家孩子東西該怎麼做?千萬別小看這時候你的態度和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人生,為什麼聰明媽媽壹定會幫他拿回來?家長千萬別大意。

是的,是她親自教會了孩子:

東西被搶了、被欺負了,有情緒、發脾氣甚至反抗都是不對的。

於是遇到衝突時,這個小孩他會刻意壓制自己。

也因此,他往往最委屈、也忍得最辛苦。

所以,如果孩子的東西被搶了,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還很小(5歲以內),他手裡的一個玩具,一本書,一隻皮球,抑或只是一片從地上撿來的樹葉子被搶走了,

如果他可憐兮兮看向你,你會礙於面子安慰孩子,還是乾脆幫孩子要回來?

答案當然是後者。

物歸原主,首先可以教會搶東西的孩子: 誰的東西歸誰,這是人際關係中最起碼的界限。

一個小小孩子搶別人的東西,乍一看是無關緊要的。

比如閨蜜兒子遇到的那個小女孩,看起來伶牙俐齒,甚至你還會覺得可愛。

但如果等長大了這個孩子再搶了別人的東西,仍然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那麼事情就不再會有趣可愛了。

這樣的孩子若習慣了被滿足,那麼在人際交往中遇到有人拒絕她,她很可能無法承受。

他們長大後,也容易因為不懂尊重別人和別人的界限,而遭遇人際關係上的困境。

需要提醒的是,對待搶東西的小孩,大人的干預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上。

3-5歲孩子,如果你覺得他做得不對,你一定要幫他從行為上去恢復到對的狀態,而不是僅僅告訴他,他不對。

這個年齡,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一句兩句輕描淡寫的語言說教很難真正奏效。

所以,別以為你的孩子會搶東西、看起來夠厲害,甚至還佔了小便宜。

殊不知,當你默許孩子越界行為的時候,你和孩子同樣是輸家。

物歸原主,更能教會被搶東西的孩子:我們其實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很好地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

哪怕是在多子女家庭,該是哪個孩子的東西,就歸哪個。

如果家裡老二太小,哭鬧著想玩老大的玩具老大卻不肯,這時最好的辦法,不是教訓老大,逼他分享、出讓自己的界限,而是抱走小的,轉移小寶寶的注意力。

知道一直要求孩子忍讓,最要命的後果是什麼嗎?是一旦遇上校園霸淩,他們基本就沒跑了。

從這個角度說,父母通過言行親自告訴孩子:你不必退讓,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的權威強壓之下,早早習慣了隱忍和服從,甚至討好,那麼當他遭遇霸淩之時,他的概念裡是沒有“反抗”二字的。

甚至連求助可能都不會有。

他會下意識地認定:表達是沒有用的,反抗也是沒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若一個孩子總被校園霸淩者“欺負”卻無力回擊,那麼很可能他已經在自己的家裡,被自己最親的人,“欺負”過百次千次了。

無論是任由孩子東西被搶而不作為的父母,還是默許孩子搶東西的父母,其實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那就是界限模糊。

父母界限模糊,孩子沒法真正過得自在。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何為有界限的家庭?它一般會有以下特徵:有愛的、民主的、容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再往細一點說,這個家庭應該是這樣的:

1.不強迫孩子分享。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所有物。

2.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3.當孩子覺得不舒服,允許他理直氣壯地說“不”。

4.接納孩子的壞脾氣,不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5.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

6.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線:不因為愛的緣故,一味服從孩子。

上述最後一點最重要,也最難做到。因為難,才更要我們去努力。

父母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必要的界限。父母是有界限的父母,孩子也才能夠有空間去發展屬於他們的力量。

習慣了屈從父母和他人的孩子,他只會把自己過得越來越卑微,卻很難學會真正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負責。

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走上社會,才有能力對糟糕的、壞的事情說不。他才懂得珍視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也才真正不懼怕,不討好,不卑不亢,真正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

你願意自己的孩子,擁有哪樣的人生?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