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遊走在知識的海洋裡 2018-10-12 13:21:22

中藥大青葉: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胃經。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苦寒清洩,質輕升浮,藥力頗強,入心、肺、胃經。善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消腫,治血熱毒盛所致諸證。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消腫。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血分之高熱、神昏、發斑。

(2)丹毒,咽喉腫痛, 口瘡,痄腮,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 -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廖佐芹教授說,本品味苦大寒,故脾胃虛寒者忌服。

藥理: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促進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及抑制心肌收縮等作用。

同為補氣的人參有一字之差的土人參

愛心民族醫藥 2018-10-09 16:18:34

人參作為名貴的中藥,歷來被醫家視為補氣之生藥,在民間更是視為貴重名藥,有東北三寶之美譽。還有一種與之具有相近作用,同為補氣中藥,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土人參”。人參只能生在東北,尤其是吉林長白山地區,生長於北緯33度-48度之間的海拔數百米的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人參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我們都很熟悉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土人參。

土人參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多為栽培,可供觀賞,齒莧科,土人參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達一米左右。土人參又名:櫨蘭、土洋參、福參、申時花、煮飯花、參草、土高麗參等。土人參栽培容易,繁殖迅速,病少蟲微,根、葉均可食用,作為蔬菜食用部分是不斷生長的嫩莖葉,為賓館蔬菜。

土人參原產於熱帶美洲,分布於西非、南美熱帶和東南亞等地,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區都有栽培。土人參喜土壤濕潤,一般晴天3-5d澆1次水,保護地栽培原則上是見幹才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莖葉迅速生長和保持產品鮮嫩。土人參不耐澇,多雨季節應注意排水。

土人參嫩莖葉品質脆嫩、爽滑可口,可炒食或做湯。肉質根可涼拌,宜與肉類燉湯,藥膳兩用。 營養保健作用:具清熱解毒功效,對氣虛乏力,脾虛洩瀉,肺燥咳嗽,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療效。

肉質根,是一種藥用補品,具有滋補強壯作用,能補氣血、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帶血。

土人參乾燥根呈圓錐形,直徑1~3釐米,長短不等,有的微彎曲,下部旁生側根,並有少數須根殘留。肉質堅實。表面棕褐色,斷面乳白色。

研究表明:土人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56克、脂肪0.18克、總酸0.06克、粗纖維0.66克、干物質6.2克、還原糖0.44克、維生素C11.6克、氨基酸總量1.33克、鐵28.4毫克、鈣57.17毫克,鋅3.19毫克。

土人參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潤肺,止咳,調經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虛勞倦、洩瀉,肺勞咳痰帶血,眩暈潮熱,盜汗自汗,月經不調,帶下等症。

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土人參,切片作為參茶沖劑,可增強人體健康,止咳防病。

據報道,在南美,其莖葉搗碎外敷可祛瘀消腫,煎液可用來治紅眼病,內服時可減輕精神受挫者的病情。

幾款土人參菜肴:

蚝油姜絲人參菜:人參菜250克,在沸水中煮沸3分鐘,過冷水,起油鍋加入姜絲、人參菜炒半分鐘,再加入蚝油,調味;

人參菜排骨湯:排骨煮熟後,加入人參菜,調味;

涼拌人參菜根:肉質根去表質,撕成絲狀,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醋、白砂糖、芝麻、鹽及辣椒絲等拌勻。

https://www.toutiao.com/a6610268694872326660/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