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手,也就是豬腳,豬蹄。其分前後兩種,前蹄肉多骨少,呈彎形,後蹄肉少骨稍多,呈直形。中醫認為豬蹄性平,味甘咸,是一種類似熊掌的美味菜肴及治病“良藥”。一般來說豬手就是指豬的前蹄子,豬蹄是指豬的後蹄子。今天我們做的黃豆燜豬手,其主角是豬前腳,豬蹄含豐富的膠原蛋白,預治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使冠心病和腦血管病得到改善。膠原蛋白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它能結合許多水,從而有效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衰老。黃豆不含膽固醇,並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預防心髒病。黃豆中所含的軟磷脂的大腦細胞組成的重要部分,可增加和改善大腦機能。

黃豆燜豬手

1、食材准備:豬手2個,黃豆300g左右(提前2個小時將黃豆用清水泡好)、食用油、糖、薑片、桂皮、八角、鹽、雞精、料酒、醬油、黃豆醬、耗油等;

2、豬手買回來用鐵夾子放在小灶上小火燒毛,或用專業的燒火槍燒毛(酒店一般採用高溫油炸的辦法去毛)然後將豬手剁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塊,洗干淨;

3、將剁好的豬手放入鍋裡面,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放些蔥姜塊料酒或白酒去腥味,然後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焯水時一定要將豬手充分浸泡在水裡大火燒開小火煮透再撈出來,目的是能更好的除掉豬手的毛腥味)用涼水清洗干淨備用;

4、起鍋,炒糖色,在鍋裡面加入少許的油,再放入2兩糖、2兩清水,然後慢慢炒化,糖色由透明狀逐漸的變成黃色,大泡轉小泡時候,將准備好的豬手倒入鍋中快速的翻炒(加油的目的是使糖色更加的紅亮);

5、接著放入蔥薑片、桂皮、八角等香料將之煸香再和豬手一起小火不停的翻炒,等豬手炒出香味來之後,再加入適量的開水,沒過豬手為准,然後就開始調味,順序的加入鹽、雞精、料酒、醬油、黃豆醬各適量,最後將泡好的黃豆放進去,加入適量的耗油,和勻;

6、轉戰陣地,將調好味的豬手與湯汁轉移到高壓鍋裡面,蓋上蓋子壓15分鐘,15分鐘後,將高壓鍋燉好的豬手倒入炒鍋中,大火收汁,收汁完即可裝盤,美味即成。

小貼士

1.豬水焯水後就不要再見涼水,燜燉時加水也要加入足量開水,這樣更容易燜爛。

2、紅燒類,燜者類菜肴醬油的選擇很重要:目前市面上醬油的品種非常多。最常用的生抽一般顏色淡、味道淡拌菜或在炒菜時需要更好的保留食物的味道多使用生抽。老抽顏色濃,紅燒類菜肴時常用來上色。不管用何種醬油在購買時要注意購買釀造醬油,保證更好口感

3.黃豆燜豬手的做法有很多種,主要是根據各地方口味和個人愛好不同而不同,南方人喜清淡故喜歡吃本味一般加些花生醬或黃豆醬之類調味品,而我們湖北人喜歡吃辣,故可加些豆瓣醬,少許花椒辣椒南乳醬調色等。

豬蹄

挑選豬蹄需注意:顏色發白,個頭過大,腳趾處分開並有脫落痕跡的是雙氧水浸泡的化學豬蹄。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般散養豬的豬手食材最好,長期圈養的豬都有很重的毛腥味

用禁忌

若作為通乳食療應少放鹽、不放味精。

晚餐吃的太晚時或臨睡前不宜吃豬蹄,以免增加血黏度。

由於豬蹄含脂肪量高,有胃腸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每次不可食之過多。

患有肝病疾病、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病的患者應少食或不食為好。

由於豬蹄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因此有胃腸消化功能減弱的老人一次不能過量食用;而患有肝膽病,膽囊炎,膽結石,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病的人應當少吃或不吃。晚餐吃得太晚或臨睡前不宜吃豬蹄,以免增加血粘度。凡外感發熱和一切熱證、實證期間不宜多食;胃腸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每次不可食之過多。但可以用綠豆治療。

去毛技巧

1.豬毛多,可用松香,將松香先燒溶趁著熱,潑在豬毛上,待松香涼了,揭去,豬毛隨著也全脫。但是松香含有致癌物質;

2.洗淨豬蹄,用開水煮到皮發脹,然後取出用指鉗將毛拔除,省力省時。

主要功效 聽語音

豬蹄和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它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明膠具有網狀空間結構,它能結合許多水,增強細胞生理代謝,有效地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保持濕潤狀態,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過程。豬蹄對於經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膠缺血性腦患者有一定輔助療效。也適用於大手術後及重病恢復期間的老人食用。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的速度。傳統醫學認為,豬蹄有壯腰補膝和通乳之功,可用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和產婦產後缺少乳汁之症。而且多吃豬蹄對於女性具有豐胸作用。

食療價值

即豬腳。又稱豬四足。去蹄甲和毛。洗淨用。

醬燒豬蹄

味甘、咸,性平。作用較多,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載,能“填腎精而健腰腳,滋胃液以滑皮膚,長肌肉可愈漏瘍,助血脈能充乳汁,較肉尤補。”但一般多用來催乳,治產後氣血不足,乳汁缺乏。單用該品或加黃芪、當歸燉熟服食。

《名醫別錄》中就認為可下乳汁。《本草圖經》認為可行婦人乳脈,滑肌膚。漢代名醫張仲景就有一個“豬膚方”,就指出豬蹄上的皮有“和血脈,潤肌膚”的作用。

營養價值

豬蹄是人們喜歡食用的營養佳品。中醫認為,豬蹄性平,味甘咸。具有補虛弱,填腎精,健采膝等功能。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豬蹄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並含有鈣、磷、鎂、鐵以及維生素A、D、E、K等有益成分。它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對老年人神經衰弱(失眠)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豬蹄中的膠原蛋白由眾多的氨基酸組成,而每三個氨基酸中有一個甘氨酸。食入豬蹄後,在人體小腸中膠原蛋白可被消化為大量甘氨蛋白酸,這些氨酸不僅能在人體內參與合成膠原,而且它在大腦細胞中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性遞質,能產生對中樞神經的鎮靜作用。因此,食用豬蹄有利於減輕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對焦慮狀態及神經衰弱、失眠等也有改善作用。另外,甘氨酸也存在於人體脊髓的中間神經元之中,當中間神經元遭受破壞時,補給甘氨酸是必要的。甘氨酸能夠抑制脊髓運動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的興奮性,並可引起脊髓神經元的超級化。所以,食用富含甘氨酸的豬蹄對調整正常的次神經元的功能活動有積極作用。由於豬蹄中所含的甘氨酸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人們還發現,有的人時常小腿抽筋或麻木,還有某些藥物引起的痙攣現象,常吃豬蹄湯也有一定治療和緩解作用。

朱書題名與豬蹄

相傳從唐朝開始,殿試及第的進士們相約,如果他們中有人將來做了將相,就要請同科的書法家用朱書(紅筆)題名與雁塔。從那以後,但凡有人趕考,親友就贈送豬蹄給他。“豬”和朱同音,“蹄”和題同音,送豬蹄的用意是:希望考生金榜題名,成為將相,也能朱書題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