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為「吃好」,面對琳琅滿目的食品,怎麼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麥片粥預防糖尿病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全穀物(黑麥、燕麥、小麥等穀粒的胚乳、胚芽和麩皮)能起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研究人員選取5.5萬名丹麥人的健康數據資料。結果發現,全穀物食用量最高的人群(每天至少攝入50克全穀物,相當於一小碗燕麥粥或一片黑麥麵包),患上2型糖尿病的比例最低。具體來說,每天吃一兩以上全穀物的男性患病風險比完全不吃的人低34%,女性低22%。


研究人員表示,多吃一些全穀物是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最有效的飲食方法之一。另外,喝咖啡、少吃紅肉也同樣可以起到作用。


喝橙汁改善記憶力


研究表明,喝橙汁吃橙子可以使老年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記憶力、語言流暢性和大腦反應時間提高近10%。


研究小組要求37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每天喝500毫升(約兩杯)橙汁,持續8周。參與者(年齡在60歲~81歲之間)的腦功能明顯改善。


分析:


科學家將這一結果歸功於被稱為類黃酮的化學物質,食物中的類黃酮可以保護脆弱的神經元,增強現有神經元功能和促進神經再生,從而改善或扭轉與衰老有關的記憶障礙,提高動物和人記憶、學習和一般認知能力。


三高人群多吃蘿蔔皮


「冬吃蘿蔔賽人蔘」,蘿蔔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對於蘿蔔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難吃,從而將其丟掉。其實蘿蔔皮營養豐富,尤其適合三高人群食用。


除了維生素和礦物質,蘿蔔皮還富含果膠、槲皮素、異硫氰酸酯類等活性物質,一定程度上有助調控血脂、血糖和血壓,是三高人群的理想食品。蘿蔔皮最好生吃, 能留住更多的活性成分,比如涼拌蘿蔔皮。


蘿蔔皮做菜注意:


第一,如果打算做涼拌蘿蔔皮,就把皮削得厚一些,拌出來的菜好看也好吃;


第二,涼拌前,把蘿蔔皮放入冰水中浸泡30分鐘,口感更脆;



第三,用鹽提前把蘿蔔皮醃制一會兒,口感更好;


第四,蘿蔔皮最好一次吃完,吃不完的一定要用密封的盒子盛裝後放入冰箱,以免給冰箱帶來難聞的氣味。


南瓜子護牙又護腦


南瓜子又名白瓜子,是一種常見的種子類堅果,營養豐富,還有很高的食療價值,每天吃一把南瓜子,對健康有多種好處。


預防牙齦萎縮


人上了年紀,牙齦容易萎縮,這與牙齦中磷的流失有關。中國註冊營養師於仁文表示,南瓜子富含磷和維生素E等對牙齦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常吃可預防和改善這一現象。


保護心腦血管


南瓜子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維生素E能減少脂質氧化、避免膽固醇附著於血管上,使血液暢通;泛酸、煙酸能幫助脂質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降血壓、穩定情緒


南瓜子富含泛酸、煙酸、鉀元素,可緩解心絞痛、輔助降低血壓。此外,所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E也可以穩定情緒、緩解失眠。


研究發現,南瓜子是能讓人心情舒暢的食物之一。有些人心情不好時熱衷於吃甜品,這隻能起到短暫的效果,而吃南瓜子有助於對抗壓力和消除低落情緒。


南瓜子雖好,但不宜過量食用,每天一小把為宜。因其脂肪含量較高,熱量易超標。胃腸不好、容易脹氣的人食用過多會引起消化不良、腹部悶脹等腸胃不適癥狀。


雖有研究發現南瓜子有一定降血糖的作用,但仍不建議糖友大量食用,因其脂肪含量高,食用過量會增加熱量和脂肪攝入,不利於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飲茶降低骨折住院風險


根據45萬餘人的長期隨訪數據發現,每日飲茶能降低因任意骨折導致住院的風險,飲綠茶者以及飲茶超過30年的個體發生髖骨骨折的風險也降低。


既往研究提示,在絕經女性中,飲茶對骨密度有保護作用,但缺乏男性的相關證據。同時,既往研究提示飲茶能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但研究結果並不一致,仍缺乏中國人群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的證據。


專家認為,該研究結果除了提示長期飲茶對骨密度的可能影響外,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性,即飲茶可能改善個體一天的注意力和警覺性,從而降低發生嚴重傷害的風險。


果乾加堅果降血糖


很多人認為,水果乾和堅果不適合當零食,尤其是對想控制血糖以及能量攝入的人來說,把水果做成水果乾後,糖分大大提高,甜味變得濃郁,果乾太甜,堅果油脂多,大家望而卻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食品營養與分析實驗室進行了相關試驗,探究水果乾升糖指數;並探究將部分米飯替換成水果乾以及水果乾搭配堅果後對餐後血糖的影響。


結論:


1.食物的升糖指數與其本身的甜味並無必然聯繫。


2.為改善一餐飯的口味,少吃幾口米飯,換成兩口水果乾,不會引起血糖上升。在此基礎上再補充一把巴旦木,還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


分析:


果乾糖分雖然濃縮,但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物等也同步濃縮,堅果富含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植物甾醇和多酚等,對於保護血管和調節血脂有一定作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