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有兩個來源:外濕和內濕。外濕來源於外界氣候,比如下雨。


脾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運化水濕,把身體裡的水汽運送到各個地方。


如果體內濕氣太多,會怎麼樣呢?


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會累,累了就容易受傷。即中醫所說的脾虛。脾胃虛弱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堆積在體內,生成了濕氣。脾虛生濕,內濕更容易招致外濕,濕氣又會加重脾虛,於是便形成惡性循環。


怎麼健脾祛濕呢?


1、黃芪配當歸,氣血雙補

黃芪味甘,性微溫,色黃入脾,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的作用,還能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當歸養血和營,食用後能促進機體造血功能;還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功能。


用法:


當歸10g,黃芪6g。如果氣虛情況嚴重,黃芪的用量可以稍稍加重到15克;如果貧血厲害的人群可以在當歸上加重用量。


2、蓮子心遇到了麥冬,清心火

蓮子心可以緩解焦慮、抑鬱、失眠、更年期綜合症,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蓮子心專清心火,主要治療心火旺盛的失眠、口腔潰瘍、小便澀痛等。


用法:


蓮心3克、麥冬5克、棗仁5克水煎代茶飲。適合於陰虛體質,內有實火,陽虛患者。


3、芡實煲老鴨湯

原料:


芡實100克,老鴨一隻。


做法:


老鴨宰凈,芡實放鴨腹內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後,文火繼續煲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功效:


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祛濕,益腎固精的功效;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此湯適合陰虛夾濕者見咽干、虛熱、心煩伴便爛、舌苔白膩者飲用。


4、淮山赤小豆鯽魚湯

原料:


鯽魚、淮山、赤小豆、姜、鹽。


做法:


赤小豆浸泡半天;平底鍋內加入少許油燒熱,再放入鯽魚和薑片,鯽魚煎至微黃備用;赤小豆放入砂鍋中,大火煮沸,後加入煎過的鯽魚大火煲沸,再轉小火煲半小時;加入淮山再煲半小時,加入適量的鹽即可飲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