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教育”,養出懂事自信好孩子,“低聲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推薦閱讀

不知道大家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犯了錯誤,或者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在和你說話的時候總是聲音很大,有時候是訓斥,有時候是講道理,但是他們似乎都習慣了“高嗓門”的教育方式,這讓很多孩子從小就害怕和父母交流。

從小,我就習慣了爸爸的高嗓門。他無論和誰說話,都是大眼睛一瞪,聲如銅鈴。然後伯父和人說話也是,貌似天生的大嗓門,用我媽媽的話來說,這哥倆和人說話,永遠像是在吵架,就不能聲音小點,慢慢的,清楚的說嗎?

到後來我長大,嫁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公公婆婆之間的說話方式很有意思。他們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日常間的柴米油鹽,都是慢慢的,一個字一個字地,和和氣氣地說。

我才明白,正常的說話方式就應該是這樣的。又聯想到平日裡我們教育孩子,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逼迫孩子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讓他們根據我們音量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

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想到那段很多人都聽過的話,在此把它貼出來,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可以記住它,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能把這一點教給他: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何為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或幼師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

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低聲教育——科學依據

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駡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駡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前幾天看繪本時被裡面的內容紮心了。《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是德國最火的繪本之一,曾獲德國每年一評的最高榮譽:文學獎和兒童繪本類金獎,閱讀量過億。

繪本講的是一隻小企鵝在面對媽媽發火時嚇得魂飛魄散的情緒變化,最後,雖然媽媽找到了小企鵝,可小企鵝受過傷的心卻再也無法彌補。

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可每次跟孩子大吼大叫以後,作為父母的我們也特別後悔。但就像那隻小企鵝一樣,即使縫上了身體,也還是很疼啊。 孩子心靈受到的傷害,並不是簡單的縫合就能痊癒的

各種研究表明,語言暴力對孩子一生會產生各種負面影響。比如布朗大學帕拉德(Parade)教授領導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 兒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再成年後與戀人或配偶的關係普遍不咋樣。帕拉德說:“大喊大叫的父母沒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說白了,低情商爸媽難養出高情商娃。

另一方面, 父母命令的音量越大,孩子聽從的可能性就越小。心理學家Luria研究所發現的:當我們大人用大喊大叫的否定命令讓孩子“不要過馬路”“不要拽狗尾巴”時,5歲以下的孩子不僅不會聽從,相反還會“過馬路””拽狗尾巴”,繼續犯錯。

孩子的這種表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這種否定命令裡包含了2個完全相反的意思,一個是表示否定的“不要”,另一個是錯誤的行為“過馬路”、“拉狗尾巴”(也就是“要”做這件事)。

學齡前兒童對於口頭命令的反應,很像運動員對歡呼的觀眾的回應。如果接收到令人興奮的視覺或聽覺刺激,比如父母驚慌失措的大喊大叫,這些刺激會更激勵孩子繼續錯誤的行為而非停止,家長的大喊大叫就像運動場上觀眾的歡呼,會誤導孩子。因為 年幼的孩子本來就容易搞不清楚“不要”和“要”,在家長大聲嚷嚷的時候更是如此,他們甚至會以為家長是在給他加油

所以 在教育學齡前孩子,尤其是5歲以下孩子時,“低聲教育”會更有效

在美國,“低聲教育”不僅受到父母的重視, 老師們也非常認可,他們發現“低聲教育”對課堂管理也非常有效

老師們發現,當他們很嚴厲的大聲喊出一些指令或要求時,孩子們經常勉強應付或者愛答不理,因為這對他們來說,這聽起來要麼就像嘮叨威脅,要麼就是老師認為他們不夠聰明,跟不上進度。相反當老師低聲細語時,孩子們卻會認真聽講,聽從指令。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孩子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低聲教育,趕走我們自身的「情緒憤怒」,連結上孩子的心門。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低聲教育——辦法措施

1、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駡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3、把你的期望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4、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