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吃壞肚子的病人開始多起來了。

不過有時候可不是拉肚子這麼簡單。

這兩天很多人在轉一篇文章,說一位4歲男童吃了半根生黃瓜,

竟然導致10天內換了7次血!這是怎麼回事呢?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其實這是發生在2016年的事,

只不過現在入夏了,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食品衛生和安全。

半根生黃瓜險釀悲劇

據廈門日報報道,當時4歲的宏宏發著高燒,渾身乏力,

額頭上出疹子,小便呈醬油色,來到兒童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顯示宏宏的血小板和血紅蛋白都明顯低於正常,並伴有腎功能損害。

圖片來源:Pexels

    

宏宏媽媽回憶,此前幾天宏宏有發燒、咳嗽,

前一天下午吃過半根生黃瓜,晚上就出現肚子痛,

小便顏色變深,呈粉紅色。

但孩子父母沒有立即重視,第二天早晨才送孩子就醫。

此時,孩子面色蒼白,皮膚有出血點,小便已成了醬油色。

   

醫生診斷宏宏患上了一種罕見的嚴重疾病——溶血尿毒綜合症。

醫療團隊採用置換血漿的方法治療,以排除聚集在血漿中的致病毒素。

13公斤重的4歲孩子,每次需要置換600毫升血漿,一共換了7次。

經過10天的搶救,宏宏總算轉危為安。

   

溶血尿毒綜合症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引起。

醫生認為,宏宏先患上呼吸道感染,又吃了不乾凈的黃瓜,

所以這兩個病因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圖片來源:Pexels

  

蔬菜水果怎麼吃才安全

蔬菜水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年人每天應該吃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

然而,生長在土壤或水中的有害細菌可能會接觸水果和蔬菜,

並導致水果和蔬菜被污染。

新鮮水果和蔬菜在收穫後也可能受到污染,例如在儲存或切削的過程中。

   

吃了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會導致食源性疾病,通常被稱為「食物中毒」。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

享受新鮮蔬菜和水果的同時,應該遵循以下這些安全操作技巧來幫助保護自己和家人。

   

正確選購

選擇沒有傷痕或損壞的產品。

當購買切開的或預包裝的產品時——

例如半個西瓜或袋裝蔬菜沙拉——

應選擇冷藏的或周圍用冰保持低溫的產品。

買完以後,應將新鮮水果蔬菜與生肉、禽類和海鮮分開包裝,然後帶回家。

 

正確儲存

新鮮蔬菜和水果的儲存會影響口味,也會影響安全性。

易腐爛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萵苣、香草和蘑菇)

應儲存在4攝氏度或以下的乾淨冰箱中。

所有預先切好或包裝好的蔬菜和水果都應該冷藏。

  

菜肉分開

生吃的水果和蔬菜應與生肉、禽類和海鮮分開,

還要和用於這些食品的廚房用具分開。

如果可能的話,用一塊砧板來切新鮮蔬菜和水果,

用另一塊砧板來切生肉、禽類和海鮮。

如果只有一塊砧板,那麼在切過生肉、禽類和海鮮後,

應該用肥皂和熱水清洗砧板、盤子、器具和檯面,

然後再切不用烹飪的食品。

砧板使用後應清洗。

   

安全處理

在處理任何新鮮蔬菜和水果時,都應該先洗乾淨手。

處理前後用肥皂和溫水洗手至少20秒鐘。

在處理和/或食用之前,應切掉新鮮水果和蔬菜上任何受損或有傷痕的部分。

任何看起來腐爛的蔬菜和水果都應該扔掉。

在處理和/或食用前,所有蔬菜和水果都應該在流水下徹底清洗,

不管是家裡種的,還是從超市或農貿市場購買的產品。

不建議用肥皂、清潔劑等來清洗水果和蔬菜。

  

即使不打算吃果皮,仍然有必要先洗乾淨,

這樣在削皮或切開時污垢和細菌不會從表面轉移進去。

用乾淨的蔬果刷擦洗堅硬的蔬菜和水果,如甜瓜和黃瓜。

洗滌後,用乾淨的布毛巾或紙巾擦乾,

以進一步減少表面可能存在的細菌。

許多預先切好或包裝好的產品都已經過清洗,可以直接食用,

這種產品會在包裝上標記「預洗」或「即食」等。

這種產品打開後,要確保不能接觸不乾凈的表面或器具,以避免交叉污染。

   

關於食源性疾病了解症狀

攝入危險的食源性細菌通常會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後的1至3天內導致疾病,

少數也可能短到20分鐘內,或長達6周後發生。

雖然食源性疾病患者能在短時間內康復,

但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慢性、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健康問題。

食源性疾病有時會與具有類似症狀的其他疾病混淆。

   

食源性疾病的症狀可能包括:

嘔吐、腹瀉和腹痛

流感樣症狀,如發燒、頭痛和身體疼痛

懷疑食源性疾病怎麼辦?

如果懷疑自己或家庭成員患有食源性疾病,請立即就醫。

來源來自網路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熬豬油千萬不能只放水,再加1步,熬出來又白又香,炒菜特別香

  

豬油能用來拌飯,吃米飯的時候,

如果沒有什麼配菜,那就挖一勺豬油,再倒點兒醬油,

攪拌均勻後,就是一碗美味的豬油拌飯了,

小時候,能夠到豬油拌飯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不過,那時的豬油並不是特意熬出來的,

要麼是煮肉時撇的,要麼就是每次炒菜時,先把肥肉炸成油渣後攢的,

不管是哪種方法,得到的豬油都是又黃又渾濁,

而且味道中帶著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雖然也有豬油的香味,但是並不純,那時以為豬油就因該是這個樣子的。

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豬油的顏色可以潔白如霞,而且味道也能更加的純香。

 

真正的豬油,其實並不是將肥肉炸成油炸後得到的,

更不是煮肉後從湯上撇出來的,

而是用豬的肥油經過熬製得來的,不管用豬的那部分肥肉,

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都能熬出又白又香的豬油。

不過,平時不管是飯店還是在家裡,從經濟實惠的角度來講,

熬豬油一般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豬板油」,

這個板油在菜市場的豬肉攤都能買到。

  

很多熬過豬油的朋友肯定都知道,

熬豬油時需要加水,這樣才能將豬油熬的比較潔白,

但是,只是這樣做的話,熬出的豬油並不是十分的香濃。

那麼,想熬出又白又香的豬油應該怎麼做呢?

想要熬出的豬油又白又香,只加水是不夠的,萬萬不能少了這一步。

  

熬制豬油的方法

首先,將豬板油用水沖洗乾淨,切成小塊兒,

但不要太小,太小的話很容易熬焦,有了焦糊味就不好吃了。

  

然後,將切好的板油塊兒放到炒鍋中,向鍋中加入清水,

清水沒過豬油的一半就行,接下來就可以開火熬制了,

加水並不會讓豬油在熬煮的過程中迸濺,

而且還能讓熬出的豬油十分的潔白。

 

熬制的過程中,需要不時地用鍋鏟攪拌,使板油塊兒受熱均勻,

熬到後邊的階段後,水就被蒸發的差不多了,

這時的板油塊兒有些微微的泛黃。

這時向鍋中放入一勺食鹽,這個可是讓豬油出香味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

然後還可以再加入一勺白糖,這樣熬出的豬油就能更加的純香了。

 

豬油熬煮的過程中,會一直保持著清亮的狀態,

待板油塊兒已經有些焦黃,而且體積也明顯的變小了很多,

這時候就說明豬油熬好了。

用漏勺將「油炸」撈出後,就可以把豬油倒出冷卻了,

冷卻後的豬油就會變得十分的潔白,而且聞起來就已經有香香的味道,

這樣熬出的豬油無論炒菜還是拌飯,都特別的好吃哦!

來源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