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除了玄關給人第一印象,其次就是餐桌了。
想想,客人坐在你家餐桌就餐,結果因為餐桌太LOW拉低了整體檔次,豈不是太虧了!
常見的餐桌面不是全木製就是大理石,也有高級點使用全玻璃桌面,
但鄰居表示大理石餐桌過時了,現在流行實木玻璃拼接餐桌+燈帶的設計!

餐桌的結構分析:
桌面由3段式拼接而成,2塊木板中間夾玻璃,木板與玻璃交接處,
會在木板上安裝燈帶發光營造高級感,下面的桌腿支架由四邊方框構成,
中間留空,避免影響玻璃桌面的效果。

木製餐桌面掏空裝玻璃+燈帶的設計的特點:
▲玻璃的通透性
玻璃與普通木製、大理石相比,具體很強的通透性,夾在木板之間作為桌面核心,
能夠很直觀的看到餐桌底部結構,增加空間層次感。

▲玻璃的反射
玻璃和鏡面一樣,在燈光下也有一定折射延伸空間的效果,
而將玻璃放在餐桌中心,正好能反射餐桌正上方的燈具與亮光,讓整個桌面看起來高級感十足。

▲拼接設計
常規的餐桌面都是一體式組成,時間久了看起來就有點呆板和壓抑,
所以與之相比的拼接式桌面不光有層次感,看起來更獨一無二,
關鍵2塊木板靠近玻璃的一側,還可以做不規則的造型設計,通過桌面來看,就像看藝術品。

▲燈帶營造氛圍
2塊木板在靠近燈帶交接處,木板邊緣添加有燈帶設計
(可嵌入式安裝,更有隱藏性;也可直接安裝在木板表面邊緣),
這樣餐桌自帶燈光效果,在玻璃的映襯下,就餐都變得更有情調了些。

鄰居家3段式實木玻璃餐桌太吸睛了!如果覺得安裝嵌入式燈帶比較複雜,
可以直接省去,直接做木板加玻璃拼接式設計,
具體DIY順序:打好餐桌支架——固定桌面上的2塊木板——玻璃最後放在木板中間。

如果你也喜歡這種木製餐桌面掏空裝玻璃+燈帶的設計,也可以回家DIY試著自己做哦~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日本"極簡主義"家徒四壁而非窮,扔東西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夏帆主演的叫做【少物好生活】的日本短劇~

主人公麻衣是個超級扔東西狂,會把家中所有不常用的東西全都扔掉,一個都不留...

比起一日三餐更喜歡扔東西
甚至到了每天不扔點什麼東西就渾身藍受...扔完東西還有快感的地步...

扔之前需仔細評估
親朋好友們都稱她,而她居然還對這個稱呼感到很開心...

可愛的夏帆
看了這個劇你可能會覺得有些誇張,現實中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存在?
別急著下定論,小編今天就帶你看看那些真實存在於日本的【極簡主義者】,
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現實中的【極簡主義者】
這些人自稱為【ミニマリスト】,也就是極簡主義者。
他們推崇捨棄一切不必要的物品,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
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日本的極簡主義者名為佐佐木典士,35歲,職業是出版社的副主編。

只看照片可能覺得只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大叔,但其實他一點都不普通...
至於為什麼跟到他家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一進到佐佐木桑的家中,就把來取材的小哥嚇了一跳...

家徒四壁的真實寫照
真正意義上的空無一物。
佐佐木桑住的這套公寓僅有一室一衛。

而佐佐木桑自然也是一名單身貴族。

緊接著佐佐木桑給小哥展示了他的全部家當:

我的全部家當一隻胳膊就能全拎走
驚呆了有木有,可能還沒大家一個衣櫃裡的東西多...
而在打開衣櫥後,小哥發現佐佐木桑居然有很多一模一樣的衣服?

一樣的白襯衫我買三件
而一種白襯衫買三件的他是這麼回答的:

果然是極簡主義者,硬是把私服穿成制服...但其實像佐佐木桑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
把私服當制服穿的人裡面也有很多的名人:
比如蘋果的賈伯斯~

經典三大件:

除了賈伯斯,還有觀海同志:

而觀海同志對於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這件事是這麼說的:

怪不得人家能當上老美的首位黑人總統。
而再看佐佐木桑的衣櫃中,雖然只有不到十件衣服,
但其實每一件都是精挑細選的好衣服:


這也是讓圍觀群眾吃了一驚,這就是所謂的“買一件穿十年”?
但是佐佐木桑也並非一生下來就是極簡主義者,他的房間以前是這樣的:

看起來還是蠻正常的,雖然東西蠻多但也挺整潔的~
而就在他34歲那年...

而覺醒為極簡主義者的原因竟然是!?
【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喬布斯在什麼都沒有的房間內坐禪...】
看到這一幕的佐佐木桑便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覺醒了...
(老賈你都幹了些什麼...)

覺醒以後,花了一年扔掉了全部家當...

再看看人家現在的日子,連筷子都只有一雙...

我家就一雙筷子,反正你是白人,給你用叉子吧~
而當小哥同佐佐木談起人生時...


佐佐木說到在成為極簡主義者後瘦了十斤,變得健康了,升職為了副主編,每天也都很快樂。
是不是真的如佐佐木所說,沒有顧忌,沒有掛念就會變得幸福呢?
難道成為極簡主義者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佐佐木還將自己作為極簡主義者的心得寫成了一本書,
名為【我們已經不需要任何東西了】,目前已經賣出去了15萬本...

你對於極簡主義是怎麼看的?請將想法留言告訴小編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