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過度上網,因此傷害眼睛、思考鈍化、被霸凌、變憂鬱、接觸不合適的內容嗎?更嚴重的是,孩子在數位裝置上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否開著瀏覽器,都已經自動交出自己的個資、喜好、人際關係與行為模式。當上網已經變成無法避免的日常,教導孩子怎麼預防「個資風暴」,比禁用 3C 更重要。

酷熱的芝加哥街頭,想買個飲料,順勢走入身邊的無人商店 Amazon Go。走在前頭的爸爸,在入口刷了 Amazon 網購帳號 QR Code 後,一家四口魚貫進入商店,各逛各的。拿了商品研究後又放下,幾經抉擇,最後把想要的東西直接從出口帶出店門。

雖然進店時只有一個人刷了條碼,雖然四個人的動線與動作都繁複不一,但是出了店門,手機收到的購物清單收據完全正確,還註記了每個人在店裡停留的時間,連天天在網上溜搭的數位原住民都難以想像這樣的精準與效率。因為他們一進門就被系統盯上,這幾分鐘內,一舉一動都在大量的攝影機與感應器中留下紀錄,即時演算,有如無形的機器人隨身監控。

這還只是在一家商店的幾分鐘。在現實生活中,只要一連上網,無論是查資料、閱讀、跟親友聯絡、貼文、按讚、購物、看地圖導航,每個時間、地點、動作,沒有一件事不這樣被記錄、分析與運用。甚至看起來沒在使用中的 app,也可能隨時在偷看你的相機、偷聽談話、偷讀簡訊或郵件,以記錄手機與平板的各種資料。

大人或許覺得不足為奇,但是,孩子的資料也一樣這麼被收集著。孩子知道他們在網路上的足跡將永不被遺忘嗎?他們知道怎麼盡量保護自己、預防問題嗎?

個資價值已超越全球石油

別以為我們沒有在網路上做些不可告人的事,就可以安枕無憂。Netflix的新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The Great Hack)指出,每個人在網路上有五千個資料點,時時自動交上喜好、鉅細靡遺的個人行為與資訊。在數據分析業者手中,小則知道怎麼精準行銷商品或服務給目標客戶;大則運用你的人際網路與弱點,不斷疲勞轟炸會改變你信念的訊息,直到確定你看了、信了,做出不明智、甚至影響世局的投票行為。

這部紀錄片指出,資料採礦、分析產業每年的產值高達數兆美元,「資料」已經是當今最值錢的資源,它的價值超過全球石油的總蘊藏量。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資源可能會用盡,但是數位資料量天天都在成長。在片中質疑這些數位巨人、希望一窺被收集的資料但被拒絕的紐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in New York)教授卡洛(David Carroll)指出,隨著我們的孩子長大,他們被記錄的事情與機會將愈來愈多。也許他的女兒長大時,網路上可以辨識、擷取他們的資料點已經不只5,000個,而是70,000個!

可以從社團學習小孩如何教導    社團: 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請點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