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又一位年輕醫生猝死!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來源:健康時報

1月12日,又一名醫生猝死走了。

據杭州網報道,張超是杭州濱江浦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名全科醫師,正在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中心衛生院掛職。

張超醫生

原本他打算10日一早從凱裡南站出發,搭乘G1322次列車回杭州過年。可1月9日晚8時40分,張超忽然倒地,再也沒有醒來。

躺在手機裡的電子車票,成了一趟無法到達的旅程。

近年來,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

2019年11月20日,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部專特稿專線新聞采編中心主任徐勇在位於北京的辦公室中心梗猝死,享年56歲。去世後,徐勇外套還搭在椅背上!

2019年11月27日,因在《遇見王瀝川》中飾演王瀝川的青年演員高以翔在錄制真人秀節目時昏迷送醫,經搶救無效去世。

2019年,在猝死的新聞中,看到很多醫生群體。根據媒體報道不完全統計,近2019年就有10多位醫生猝死:

2月2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放療中心俞蕭開醫生猝死,終年27歲。

4月12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唐江濤醫生突發心梗猝死,終年40歲。

6月28日,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副主任醫生張恆偉猝死,終年48歲。

6月30日,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王輝於家中猝死,終年32歲。

7月10日,遼寧省沈陽市某三甲醫院皮膚科女醫生猝死,終年31歲。

7月11日,上海中山醫院肝外科博士醫生猝死,終年30歲。

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麻醉科醫生江金健猝死,終年30歲。

12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肛外科主任醫師陳培猝死,終年49歲。

12月16日,復旦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醫生楊立峰因過度勞累猝死,終年39歲。

12月20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石君醫生突發猝死,終年39歲。

醫生,太累了!

常聽說有的醫生因為連續幾台手術,沒時間吃飯,缺乏睡眠,要照顧多名病患,高強度的工作導致手術結束後心慌身體發抖。當患者康復出院,可醫生呢,身體一直在透支。

2018年1月9日,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醫生工作強度大,平均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經常會熬夜、晚睡,僅 8.1%從不熬夜,因為值夜班是醫師工作的常態。①

另外,醫師常患有因過勞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由長期飲食不規律導致的腸胃炎;長時間伏案或手術工作導致肩頸炎、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或因精神壓力導致的偏頭痛等疾病。

猝死,表面看來像是種突發的症狀。但其實所有的猝死前期並不是毫無徵兆的,這是蓄謀已久的事件。臨床上,很多猝死的人,都會經歷一個高壓、長時間的精神緊繃、高強度工作事件。

從疲勞到猝死僅六步!

2015年1月26日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雅君在健康時報《測測你的疲勞值》一文中介紹,從疲勞到猝死僅六步:②

1. 輕度疲勞

2. 身體發沉

3. 精疲力竭

4. 身體有恙

5. 疾病纏身

6. 突發猝死

人體處於疲勞狀態下的特徵↓

如果持續疲勞超過六個月,休息不能緩解,同時還伴有記憶力減退、頭痛、咽喉痛、關節痛、睡眠紊亂及抑鬱等症狀,就應隨時告訴自己——“我要休息了”。

身體出現三個異常時,就要留心了!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過很多信號。北京世紀壇醫院幹部心血管科主任、主任醫師銀鵬飛曾在2013年3月04日健康時報《心髒猝死也有交通燈》一文中介紹:猝死發生前,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或心前區不適,主要表現為三個先兆:③

異常先兆一:會感到短暫的心絞痛,或是吞咽費勁,有的人會出現3到5分鐘的胸悶。

異常先兆二:者感覺胸部有悶痛的感覺或是有壓迫感、心慌、身體乏力、頭暈等不適。

異常先兆三:突然出現低血壓,同時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多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食後出現,經過平靜休息後常可緩解。

此外少數人在心肌梗死前還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

最後,這些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幾分鐘,有些人是半小時,但發病時間都不會很長。所以出現胸部不適、隱痛、疲勞感覺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看完轉給家人,

也祝願醫生們

守護我們的健康

也保重自己的健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