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投票6月6日舉行、罷韓活動也開始了,國民黨與韓營已定調要「冷處理」、呼籲支持者不要出來投票,勿激化反韓支持者,但因罷韓方挑釁動作不斷,仍有韓粉不解為何要「忍氣吞聲」?事實上對罷免投票「冷處理」的戰略,從多年前「核四」議題引發的罷免投票,可見相關邏輯。

資料顯示,1996年時韓國瑜擔任立委時期,曾因為核四相關議題,遭反核團體提出罷免案,當時遭提罷免的人共有4人,分別是韓國瑜、洪秀柱、詹裕仁及林志嘉;而當年的台北縣為單一立委選區,罷免投票的選舉人數為207萬人,是我國罷免投票中選舉人數最多的一次。

韓國瑜在當年的罷免投票中,因屢屢站在第一線對抗罷免團體,投票結果獲37萬7822張罷免同意票,是四人中最高,也比時遭罷免的林志嘉、洪秀柱兩人還要多超過一萬票;但因當年的投票率僅有21.36%,未達五成投票門檻,最後罷免不成。

而今年的罷韓投票因門檻降低,僅需25%的同意票即可通過罷免;罷免對象單一,僅有韓國瑜一人;罷免職位更高,當時為立委如今是市長,所以藍營策略以冷處理為宜。對此網友多認為「韓國瑜的做法很合理」,表示「冷處理也可以減少民進黨的操作空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