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醫學會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缺鈣人群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嬰幼兒、孕產婦、老年人最為突出。大家都知道牛奶是很好的鈣質來源,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顯示,奶類乳製品在我國人群中的消費比例依然很低。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而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植酸、草酸、膳食纖維等又會干擾鈣元素的正常吸收,更加造成了鈣元素的攝入不足。喝牛奶就是很好的補鈣的選擇,但是在中國有很多人,因為乳糖不耐受的原因,是無法正常食用乳製品的,那到底什麼是乳糖不耐受呢?有沒有辦法改善或者緩解?


乳糖酶缺乏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
  • 產生乳糖酶的基因(突變)存在基因突變

乳糖不耐受症的次要原因

  • 由於一種損害腸壁的疾病,如乳糜瀉,導致吸收不良
  • 遺傳性乳糖不耐症是一種遺傳,會引起乳糖酶的生成減少
  • 從童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這被稱為消瘦症
  • 在亞洲人口中普遍存在

乳糖不耐受的症狀有哪些?

其主要表現為嬰幼兒在哺乳或成人在飲(食)用奶及奶製品後,0.5-2小時內出現腹瀉、腹痛、腹脹、腸鳴等類似於食物中毒或炎症性腸炎等身體不適症狀,嚴重者可引發水電解紊亂。

那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乳糖不耐受症呢?

臨床上可用乳糖氫呼氣試驗、乳糖耐量試驗、糞便乳糖及尿半乳糖檢測進行診斷。


如果確定自己有乳糖不耐受症該怎麼調理?

一:服用乳糖酶或者選擇乳糖水解乳製品

先說嬰幼兒的情況,如果是先天性的,也就是出生就有這個情況,建議口服乳糖酶改善,來彌補體內乳糖酶缺少或者不足,可以有效改善乳糖不耐受症。如果是使用配方奶粉或者普通的奶製品,在食用之前,也要提前服用乳糖酶。在哺乳期的嬰幼兒,如何想持續正常的母乳,在每次餵奶前,提前服用乳糖酶,就不用擔心乳糖不耐受了。

還有就是在選擇乳製品的時候,可以挑選經過乳糖酶水解後的奶粉,這類水解奶粉中,乳糖已經被分解成了容易吸收的的半乳糖和葡萄糖,乳糖不耐受的寶寶也是可以直接食用的。

二:每次少量食用牛奶,慢慢調理

有些後天原因造成的人群,可以通過少量多次的方式,慢慢地去適應牛奶及其乳製品,相關研究發現,這種方式可以逐漸培養人體對乳糖的分解能力,改善還或者降低乳糖不耐受症。如果你嘗試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行,很抱歉,這個方式可能不適合你,請參考第一條,也可以繼續看下一條。

三:食用別的食物來替代乳製品的營養

既然我們食用牛奶及其製品的目的是補充相關營養,那就可以通過食用別的具有同樣營養素的食材來替代,牛奶中對人體最有益的成分是鈣、蛋白質、維生素D等;豆奶及其製品也是很好的鈣元素來源,魚肉和雞蛋是高質量的蛋白質來源,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或者偶爾曬曬太陽,人體的皮膚也會幫你合成足夠用的維生素D。所以牛奶不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必需品,尤其是對於乳糖不耐受的成年人群,可有可無,放過奶牛也放過自己。

四:適當的補充益生菌來幫助調理

先來說一下酸奶,對於一些症狀不是很嚴重的人群,其實是可以使用酸奶的,因為酸奶是牛奶發酵而來,發酵過程中,牛奶中的乳糖會被分解成乳酸和其他的有機酸,大大減少了乳糖不耐受的可能,關鍵是酸奶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腸道益生菌,幫助人體消化乳糖。

相關研究發現,一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比如說乳酸菌,鏈球菌,腸球菌等,在進入人體後,會在腸道中分泌β-半乳糖苷酶,促進乳糖的代謝吸收,減緩胃排空速度和腸轉運時間,延長小腸內殘存乳糖酶消化乳糖時間,也可加強結腸酵解作用,改善乳糖不耐受的臨床表現。

所以對於口服乳糖酶的嬰幼兒群體,也可以搭配益生菌一起使用,既可以幫助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狀,還能補充腸道益生菌,促進寶寶的健康。不過不同益生菌菌株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而且儲存和使用時不要超過40℃,以免影響益生菌活性。朋友們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關於益生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益生菌對人體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


非常感謝你能看到這裡,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轉發給身邊剛好有需要的朋友吧,喜歡我欄目的朋友,記得關注,我會持續給大家分享好玩有用的營養知識,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欄中,一起討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