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櫻相亞枝枝裊,銀杏低垂顆顆圓。」轉眼間,銀杏葉逐漸變黃,一年一度的「黃金大道」即將進入最佳觀賞期。隨著銀杏葉片的變黃,銀杏樹上的白果也成熟了。白果是銀杏果嗎?街頭樹上的白果能吃嗎?市綠化市容局介紹,不要食用生白果,更不能食用街邊樹上採摘下來的白果。詳見↓

圓圓的白果綴滿了枝頭

白果是銀杏果嗎?為什麼成熟的白果是「臭」的呢?

銀杏果,又名「白果」,與蘇鐵一樣,銀杏也是雌雄異株的裸子植物(即種子沒有果肉包被的植物),所以它也不產生果實。我們吃的「白果」其實是它的種子。在白果中含有較多銀杏酸(白果酸和銀杏酚酸的總稱),含量可以達到200㎎/㎏,這類物質具有明確的致敏性、細胞毒性和免疫毒性。

成熟的白果

白果成熟後不僅會變色,還會散發出一種臭臭的味道,這是因為白果的外果皮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腐敗後產生了特殊的化學反應。

這種臭臭的氣味常人一般難以接受,但是卻是吸引動物的「秘密武器」,這種混合了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物質的氣味和長途運輸香蕉產生的特殊臭味有幾分相仿,它們都是脂肪酸分解產生的有臭味的有機酸。

掉落的白果

白果的氣味雖然刺鼻,但它的營養非常豐富,在100克的干銀杏果仁中,含有68克澱粉、13克的蛋白質和3克脂肪,所以,白果也是紅胸松鼠、灰松鼠和果子狸等動物喜愛的食物。

白果的果實有毒,我們還能吃嗎?怎樣使用可以降低中毒的風險?

從安全角度分析,白果的果實還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不小心就會吃出問題,因為它體內潛伏著多種可能使人中毒的劇毒物質。

如微量氰化物。一般來說,在白果等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是以氰苷形式存在的。如果你大量食用,還是有可能中毒的。再比如白果酸和其它多種銀杏酚酸類物質,總稱為銀杏酸,這些成分也具有一定的致敏性、細胞毒性和免疫毒性。

比如人們在採收銀杏果時,皮膚直接接觸到銀杏果的汁液,汁液通過人體皮膚滲透進入人體,導致的過敏反應,可累及全身器官和組織。輕者會引起紅斑、腫脹、水皰、大皰,糜爛等,嚴重時可發生呼吸困難、肺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等。

另外,白果中還含有銀可酚生物鹼,也具有一定毒性。這些生物鹼還可以跟氰化物協同作用, 加重毒性, 多吃也會增加中毒的可能性。

生白果的味道很澀,口感不佳。所以,如果不是對它的口味愛到「非吃不可」,也沒必要因為迷信它的營養而盲目撿回家吃。並且在道路周圍(包括公園綠地中)種植的銀杏樹不但會吸收汽車尾氣,而且綠化工作者還會定期噴灑驅蟲藥水,所以大家也不能採摘這些的銀杏果食用。

白果果實不能食用,那用銀杏葉泡水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有些人喜歡用銀杏葉泡水,認為銀杏葉中含大量的黃酮類物質,可以保健養生。

其實,黃酮類物質養生能力的實驗研究非常初步,並非確定命題,更何況吃進體內的95%的黃酮類物質並不會被吸收,銀杏葉片與銀杏果一樣含有「白果酸」這類有毒物質,無論是通過哪種形式攝入,都會增加中毒的風險。

最後,在此提醒大家,為了避免發生食用白果引起的中毒,需

要注意以下三點:

·不要食用生白果,更不能食用街邊樹上採摘下來的白果!

·食用白果,必須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食用前務必做熟。

·白果果肉中綠色的胚毒性往往比較強,吃的時候最好除去果肉中綠色的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