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核酸檢測結果陽性,手術暫停」

「患者發燒咳嗽可能陽了,手術暫時取消」

近期,麻醉醫生經常在擇期手術當日收到上述電話或簡訊。那麼新冠陽性,為何要暫停手術?

1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蔡清香主治醫師回應,新冠病毒入侵會導致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炎症,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害,麻醉手術極易導致氣道高反應、通氣不足和低氧血症、插管困難等風險。

圖文無關。

新冠重症可能呼吸困難

奧密克戎感染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症狀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症狀表現為發熱、頭痛、喉嚨痛、咳嗽、腹瀉、肌肉酸痛等等,嚴重者出現肺炎、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

感染新冠病毒後,很多患者呼吸系統會發生病理生理改變,出現低氧血症,有的老年患者還可能伴隨靜默型低氧血症,影像學早期表現為雙肺出現多發的小斑片狀影,以肺外帶為主;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出現雙肺多發的磨玻璃影和浸潤影;嚴重者可能出現肺實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肺,這個時候肺組織的通透功能是明顯下降的。

圖源網絡。

吞刀片」「寶鵑嗓」「會厭炎」

易致插管操作困難、呼吸道梗阻

新冠病毒的入侵導致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炎症,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害,麻醉手術極易導致以下風險:

1.氣道高反應

新冠病毒入侵氣道導致處於高敏狀態。麻醉手術有關的神經反射、氣管插管等局部刺激,部分麻醉藥,尤其是具有興奮性迷走神經、增加氣道分泌物促使組胺釋放的麻醉藥的應用,都可能發生氣道痙攣,表現為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性收縮,氣道變窄,氣道阻力驟然增加,呼氣性呼吸困難,引起嚴重缺氧和CO2蓄積。若不即時予以解除,患者因不能進行有效通氣,不僅發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甚至發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驟停。

2. 通氣不足和低氧血症

由於陽性患者肺部炎症及肺實變,導致肺通氣及儲備功能下降,呼吸肌功能恢復的不足,麻醉誘導期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預充氧過程,豐富氧儲備,防治低氧血症的發生。另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全麻藥物所帶來的影響,在誘導及甦醒及術後極易發生低氧血症,導致脫機困難。

3. 插管困難

新冠後流行「吞刀片」「寶鵑嗓」「會厭炎」,這是由於病毒攻擊上呼吸道時,在咽喉處引起由白介素介導的免疫反應,導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細胞成分和組織液滲出導致黏膜發生充血水腫,若患者伴有喉頭充血水腫或會厭炎等特殊症狀,導致插管操作困難,手術後也會存在呼吸道梗阻的風險。

圖文無關。

4. 術後康復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後,免疫系統受到入侵,機體出現免疫抑制現象和自身免疫監視能力下降。外科手術創傷應激反應引起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改變,麻醉藥物有直接抑制免疫細胞效應,從而影響機體免疫功能。有研究表明,麻醉藥物誘導後,呼吸道纖毛活動力下降,氣管導管的置入減少氣管纖毛流對抗原的清除,這些都可能導致病毒蔓延到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影響術後康復。

緊急情況必須手術的,比如剖宮產,創傷出血等,不能拖延需要搶救生命,有或沒有新冠病毒感染都不會有絲毫耽誤。非急診手術,尤其是合併基礎疾病的患者,新冠陽性手術需謹慎,請給機體一個恢復的時間。

結合症狀 心肺功能恢復情況

評估風險等級確定手術日期

那麼「陽」後多久可以手術?蔡清香表示,「陽後」患者身體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所以,短期內手術,患者仍將面臨較大的風險,具體還需要對病情輕重急緩進行區別對待。

1.急診手術者:因病情威脅患者的生命,需緊急手術,比如剖宮產,創傷、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宮外孕、脾破裂等)、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嵌頓疝、腸扭轉、胃腸道穿孔等等,此刻不管有沒感染新冠病毒,無論處於感染的任何階段,都容不得絲毫耽誤。

2.非急診手術:短期內延期手術不會對患者的生命有威脅。根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發布的專家共識聲明,提出了 COVID-19 後手術時機建議如下:

無症狀患者或者輕微的非呼吸道症狀需要4周;

不需要住院治療的有症狀患者(如咳嗽、呼吸困難)需要六周;

對於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或住院的有症狀患者,需要8-10周;

因感染新冠病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需要12周的時間 。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還需要結合目前患者症狀、心肺功能的恢復情況,結合患者的年齡、合併的基礎疾病、手術類型、ASA(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對手術風險評級等進行綜合評估,進一步優化圍手術期管理。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通訊員 劉慶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