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蛋白攝入量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目前仍存在爭議。總體上,蛋白來源比蛋白攝入量更重要。

近日發表的一項伊朗研究提示,植物蛋白吃得較多時,死亡風險降低;而動物蛋白吃得較多時,死亡風險則增加。

在各種蛋白來源中,僅堅果和魚攝入量高有助於降低死亡風險。

2020年,國際血脂專家組(ILEP)發布立場文件指出,多吃優質蛋白,尤其是植物蛋白和某些動物蛋白,例如禽肉、魚肉、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紅肉、低脂奶製品,可預防心臟病。

ILEP還提出了蛋白來源金字塔:位於最頂端的是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豆類、堅果),其次是魚肉,往下依次是雞蛋和奶製品、禽肉、未加工紅肉,加工紅肉墊底。

白來源字塔

這項伊朗研究共納入5431名年齡≥35歲的成年人,中位隨訪11.3年期間,483人(8.9%)死亡。

校正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吸菸、體重指數、身體活動、蔬果攝入量後,多因素分析顯示,植入蛋白攝入量較高(最高五分位)者,死亡風險降低36%;而動物蛋白攝入量較高者,死亡風險增加52%。

進一步校正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代謝因素後,動物蛋白攝入量較高者的死亡風險仍增加55%;而植物蛋白攝入量處於最高五分位者的死亡風險與攝入量處於最低五分位者相比,僅呈降低趨勢(HR=0.67,Ptrend=0.06)。

在植物蛋白中,堅果攝入量較高者的死亡風險降低27%;在動物蛋白中,魚攝入量較高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1%。

該研究還發現,總蛋白輸入量與死亡風險無關。另外,不同來源蛋白攝入頻率的增加,與死亡風險並無關聯。

該研究涉及的蛋白類型包括:紅肉(各種形式的牛羊肉)、魚(不包括罐頭魚)、家禽(雞和火雞)、蛋、乳製品(牛奶、酸奶、奶酪)、堅果、豆類。

來源:Differences in all-cause mortality risk associated with animal and plant dietary protein sources consumption. Sci Rep, 2023, 13(1): 3396.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