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個高級照相機,既有鏡頭(角膜、晶狀體、房水和玻璃體),又有底片(視網膜)。只有所有鏡頭和底片質量過關,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市第四醫院眼一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楊東雷介紹,所謂白內障,簡單說就是原本完全透明的晶狀體(眼睛的「鏡頭」之一)透明度和顏色發生改變,最終變得渾濁了。所以一旦患病,患者看東西時就可能會出現視物模糊、重影或者色覺異常,且不管遠近都會看不清楚物體等。

「作為一種眼科常見病,白內障也是一種『老年病』。」楊東雷說,白內障多見於50歲以上人群,且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加不斷上升。有研究顯示,超過60歲的老年人中有50%的人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的達8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達100%。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年齡到了,人人都會得白內障。

需要注意的是,白內障是慢慢發展的,白內障只是視力下降,並不伴有眼紅、眼痛等其它症狀,所以不易被大家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時常注意生活中的細節,留心白內障的早期信號。

  1、視物模糊。當我們感覺到視物開始變模糊時,其實不僅僅是視力下降的可能,包括白內障在內的多種眼疾都會導致這個症狀,所以哪怕僅是視物模糊,也應儘早檢查。

  2、重影多影。白內障早期的晶狀體已有部分開始變渾濁,所以可能導致視物重影或多影。

  3、出現虹視。白內障初發期,晶狀體會由於吸水而腫脹,分光作用會導致視物時產生彩色光暈。

  4、老花好轉。白內障患者晶狀體變凸,會使患者老花的情況突然好轉,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要竊喜,察覺異樣並就醫才對。

  5、出現夜盲。晶狀體渾濁會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在早期白天光線充足,可能感受不太明顯,但在光線較弱的夜間,可能會出現夜盲的情況。

  6、眼前暗影。當眼前出現暗影,大家可能會直接判斷為飛蚊症,然而晶狀體渾濁也可能導致眼前陰影,且為固定位置。

  楊東雷還強調,隨著夏季的來臨,紫外線強度增大,如果眼睛的晶狀體每天接受紫外線直射的時間過長,也可能會誘發白內障的發生和加劇。因此為了預防白內障,要特別注意做好眼部防曬。要點包括:

  1、減少陽光曝曬。避免紫外線巔峰時期外出(一般是指上午11點至下午2點),以減少過度陽光照射。

  2、眼部適當防護。常備防曬墨鏡、遮陽傘、帽。尤其是防曬墨鏡,應選購能覆蓋全部紫外線(UV)的,鏡片顏色以茶褐色及墨綠色為佳。

  3、多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黃綠色蔬果(如菠菜、油菜、南瓜、胡蘿蔔、西紅柿等);多吃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獼猴桃、鮮棗、青椒、草莓等);多吃含維生素A的蔬果(如牛奶、海鮮、西紅柿、胡蘿蔔等)。

此外,對於老年人來講,生活中閱讀和看電視的時間也應適當控制,每隔半小時至一小時應到戶外活動或閉眼休息;夜晚或光線較差時,用眼時間不應過長;經常做些戶外運動;忌菸酒,避免暴飲暴食。

白內障要什麼時候進行手術?

白內障是中老年群體普遍面臨的眼部問題。一旦「中招」,便會讓患者逐漸從「看不清」到「看不見」,甚至喪失全部視力。但是這個疾病並不是一旦患上就看不清東西。其病症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初發期,症狀輕,視力可不受影響;膨脹期,前房變淺,容易誘發青光眼;

成熟期,晶體完全渾濁成乳白色;過熟期,會演變成棕核、黑核。目前對於該疾病尚無療效肯定的藥物,有效的治療方案就是手術治療。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老人對白內障的認知存在誤區,認為白內障要等到「熟透了」再進行手術,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一旦晶狀體囊膜變脆、核心變硬,就會大大增加手術的難度係數,並會增加並發其他眼病(如急性閉角性青光眼、晶狀體皮質過敏性葡萄膜炎等)的風險。所以白內障一定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般認為當患者視力小於0.4或視覺質量明顯下降,影響到生活、工作,即可進行手術。胡程利 馬莉

編輯:帆帆

來源:河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