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後,沈城進入最炎熱的時期,尤其出現持續數天高溫、強熱輻射天氣可造成人體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一旦人的機體無法適應,則可能造成體溫異常升高,從而導致中暑,還可能導致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惡化。

7月18日,遼寧省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炎炎酷暑,注意防暑;室外活動要適度,老人兒童要關注;特殊人群和工種,高溫作業尤謹慎;足量飲水要及時,勞逸結合最關鍵;出現症狀不要慌,及時降溫和呼救。

症狀:乏力大汗頭暈噁心

如果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等症狀時,您可能已經存在先兆中暑了。如果未及時處置,可能會導致中暑進一步加劇,出現皮膚灼熱、體溫升高(≥38℃),並伴隨嘔吐、面色蒼白、心跳增快、血壓下降等症狀。嚴重的將出現痙攣、腹痛、高熱昏厥、昏迷、虛脫、休克,甚至死亡。

救治:先降溫後轉運

出現先兆中暑或輕症中暑,要儘快找到陰涼的地方,解開衣領散熱。喝一點水,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並及時休息。

當發現身邊有重症中暑病人時,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平躺在平面上,必要時脫去衣物。

如無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應在現場想辦法儘快降低病人體溫,在脖子、腋窩和腹股溝上敷冰袋或濕毛巾等。如有條件可用冷水浸泡的方法對無基礎疾病的青壯年快速降溫。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可向皮膚噴水通過蒸發降溫。

降溫應遵循「先降溫,後轉運」 的原則,在病人失去意識後的「黃金半小時」內進行。現場處置的同時,撥打120送醫。

預防:避免久處高溫高濕密閉環境

預防中暑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保證涼爽通風的環境,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溫、高濕、密閉環境中。在高溫天氣里,要儘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外出,外出時穿戴輕便、寬鬆的衣物,做好防曬,儘量在陰涼處活動,不要一直處在室外高溫環境中。

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的攝入,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溫的環境裡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更應加大飲水量。水溫不宜過高,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並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高溫天氣里,身邊的老人和小孩更需要額外照顧,及時補充水分,減少外出時間。連續高溫天氣時,應關心家中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切勿將嬰幼兒單獨留在停放的車內,不要在密閉的車內午休。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尚志文

編輯:王沛霆

責任編輯:張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