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據西班牙《機密報》網站8月2日報導,這8種疾病並不存在。

報導稱,事實上,健康與否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把一些不被正統醫學認可的病情,如節後綜合徵、腸道流感或心梗前兆等視作病症。醫生對此怎麼看?

·節後綜合徵

這是在夏季非常普遍的一種毛病,表現為情緒不佳、無精打采甚至身體不適。馬德里十月十二日醫院精神科主任加夫列爾·魯維奧解釋說,節後綜合徵等綜合徵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喜歡給一切不正常的事物安個名字,還得稱之為病」。

他說:「節後綜合徵是我們給正常心理反應貼上的標籤,但實際上這類反應不過是正常的調節過程。」

·胃痙攣

從病理生理學上講,胃痙攣並不存在,但它自有一套解釋。馬德里一家醫院的內科主任丹尼爾·卡爾內瓦利指出,在潛水時咽進水或者被波浪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情況並不少見,「這可能會產生噁心的感覺,在飽腹的情況下還可能會導致嘔吐,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胃痙攣了」。游泳後再進食就能避免這種情況。他說:「飽腹時的噁心比空腹時的噁心更容易引起嘔吐。」

·新陳代謝改變導致發胖

這是一些人為增重找的藉口。歐洲肥胖病研究所營養部主任魯文·布拉沃說:「新陳代謝在極端情況下才會發生變化。」因此,在探討代謝變化之前,不妨著眼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如暴飲暴食或久坐不動。

·腸道流感

腹瀉、嘔吐或身體不適,如果在飲食上找不出原因,我們往往會將其歸咎於腸道流感,但卡爾內瓦利醫生澄清說:「流感本身也會表現出噁心、嘔吐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儘管這不是最典型的流感症狀。不存在特定的腸道流感。」

·早期肺炎

這是一種不太嚴謹的說法。納瓦拉大學醫院內科醫生尼古拉斯·加西亞說,早期肺炎是指「肺部結構(肺實質)開始被黏液、病菌和其他液體占據的症狀」。他承認道:「可能有肺炎,也可能沒有。但當我們通過X光片觀察到病灶並認為可能會發展成肺炎時,就會使用早期肺炎一詞。」

·心梗前兆

加西亞醫生說:「當心肌細胞因缺血而死亡時,我們就會說這是心肌梗塞。」但是,「當冠狀動脈缺血而心肌細胞尚未死亡時,就會引起心絞痛,這類症狀與心梗相似,我們也就稱之為心梗前兆」。他認為,之所以存在這些錯誤說法,是因為「我們醫生想解釋但解釋不清」。

·抗生素造成不適

服用抗生素後,腸胃不適是常見現象,但身體虛弱並不屬於說明書列舉的不良反應。卡爾內瓦利醫生認為,造成體虛的原因很可能不是服用了抗生素,而是需要開處方藥加以治療的疾病:肺炎、沙門氏菌病、皮膚感染等。

·牛奶過敏

與卡爾內瓦利同屬一家醫院的變態反應科主任安娜·佩雷斯·蒙特羅指出,越來越多人宣稱自己對牛奶過敏,儘管「大多數人在攝入酸奶、奶酪或其他乳製品後並沒有出現症狀」。要經過過敏原測試,即測量對牛奶蛋白的反應才能確診,「陰性結果很常見」。但是,佩雷斯說,「許多人喝牛奶後出現的消化道症狀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牛奶中的糖分)引起的,這個問題是比較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