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根據計劃,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

核污染水裡含有大量的氚、鍶89、碘129、銫137、銫134、鈷60等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後會怎樣?多地出現搶購食鹽現象,要囤鹽嗎?日本進口食品、日用品、護膚品等還能購買嗎?怎麼遠離輻射危害?晨視頻一文梳理。

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後會怎樣?

「這些核素,極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人體吸收。」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魏方欣說。

△圖/新華社

核素進入身體的3種途徑

1. 飲食攝入,富集了核素的魚類很可能被人類吃進體內。

2. 呼吸攝入,入海的核素可能會通過蒸騰作用進入空氣。

3. 如果特定海域內核素含量極高,人體接觸海域,可能被直接照射進入體內。

危害可能在數年後顯現

這些核素進入人體後會帶來多大危害?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表示:「放射性核素對健康的影響會隨時間積累,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出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具體會造成多大影響,與排放總量、核素類型,以及個體因素都有關係。」

不同核素在人體內有不同的易蓄積部位:

銫137易存留在肌肉中;鍶90易積存在骨骼中;對於合成到生物體內的「有機氚」的輻射效應,目前研究得還不充分。

已有研究證明,癌症的發生率與輻射劑量成正比。有數據統計稱,與此次福島核事故評級相同的車諾比核事故(1986年)發生後,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甲狀腺癌病例異常上升,比正常情況多出約9000人。

韓國人開始恐慌性搶購,要囤鹽嗎?

近日,韓國海鹽需求量激增。受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等因素影響,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韓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海鹽,以應對海鹽市場的波動。

△7月26日,市民在韓國首爾一家超市購買政府儲備海鹽。圖/新華社

中國的鹽是否會面臨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影響?我們需不需要囤鹽?

中國鹽業協會會長表示,我們國家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國內的產鹽量也滿足需求。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晏瑲表示,我國食用鹽與韓國不同,主要來自井鹽,不會涉及污染區域,居民不用過度囤鹽。

日本進口食品、日用品還能買嗎?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魏方欣表示,大海確實有強大的稀釋作用,但輻射量較低絕對不是同意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理由。當核污水排入海後,海洋生物立即受到污染,其中同位素會隨食物鏈遷移。

魏方欣說,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過度擔憂,只要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日本進口食品時,應選擇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市場信譽度較高、經營狀態穩定的商家,並妥善保存消費憑證。同時,要關注進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標籤,中文標籤標示的內容是否齊全,留意所購食品的原產地。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吳巍介紹,除了海產品外,放射性同位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於土壤、空氣中,所以對農產品、日用品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如果進行有效監管,還是可以買到安全的產品的。」

生活中怎麼遠離輻射危害?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專家建議,如果中國遊客赴日旅遊擔心核輻射危害,可以避開福島所在的關東地區,選擇關西、北海道、沖繩等距離較遠的旅遊地。

△8月23日,日本福島縣新地町漁港。圖/新華社

要保護大眾免受核輻射的危害,必須從政府、企業和大眾三方面入手,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吳巍提出了5方面的建議:

1.加強進口海產品食品安全監測,嚴格把關。

2. 食品生產廠家在出廠食品上標註放射物質檢出量及是否達標。

3. 儘量食用內陸鹽,湖鹽、礦井鹽,慎用海鹽。

4. 加強易感人群防護。有生育意願的夫妻少吃海產品,尤其來自太平洋洋流污染區的海產品。孕婦也要少吃來自污染區的海產品,減少放射物質導致基因損傷的風險性。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及老人慎食污染區的海產品。

5. 政府需要加強法制管控,禁止商販販賣有放性污染的食品牟利,對違法者嚴肅處理。

瀟湘晨報綜合北京日報、生命時報、每日經濟新聞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