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龜,顧名思義,就是原先在野外,被帶進我們人類飼養圈的龜。也就是常說的野生品種。我們一開始都以為,在野外這種惡劣的環境下都能生存的龜,在人工環境衣食無憂,應該更能身體倍棒了。事實恰恰相反,下山龜的壽命反而更低,有的甚至到家不出數月就得魂歸六道。
最近有龜友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家買的下山龜活了幾年才死?雖然有的下山龜也確實品質不錯,在人工環境下繁殖,開花結果了。但是大部分龜友表示自己的下山龜,很多都沒有堅持超過兩年就嘎了。
很多下山龜,其實也是因為運輸和不友好的獲取過程,導致受傷嚴重,這才難飼養。當然也有是因為應激反應才會導致如此的。它們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很難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野外自然的龜在自然環境下,它們可以自由地尋找食物和避難所,同時它們的活動空間和生態環境也相對豐富,而人工飼養環境下往往無法滿足它們的需求,例如活動空間和生存環境的限制,水質的影響等等。
龜在自然環境下,它們可以自由地變換場地調節體溫和濕度,而人工飼養環境下往往需要依靠外部環境來控制,例如使用加溫器等等,如果調節不當,就會影響龜的生存。
野外的龜在自然環境下,它們可以自由地與相遇的同類互動和交配,而人工飼養環境下往往需要依靠人工干預來完成,例如配種、繁殖等等,如果沒有經驗或缺乏相關知識,就會影響龜的繁殖和生存。
野外的龜在自然環境下,它們可以自由地逃避天敵和疾病,而人工飼養環境下往往缺乏這種能力,例如遇到天敵、感染疾病等等,不過就是遇到天敵這方面,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幾乎杜絕了。
我們都可以看出,龜在大自然就是主打著環境大,自由。但是到了人工的環境下就是要去全面的適應。適應環境:龜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境,這個時間因龜的種類和適應能力而異。有些龜可能需要數天或數周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有些龜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其中應激反應,就是一種很難攻克的關卡,同時還有一些自然環境的模擬,才會讓它們更好的有繁殖念頭,有了繁殖才是擴大種群的開始。
前面說過了,人類的行為可能會對龜造成傷害,例如抓取、擠壓、投擲等等,這些行為可能會對龜造成身體損傷或心理壓力,導致死亡。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現在龜友們也都意識到了很多,單純追求下山龜的龜友也少了很多。還有一點主要原因就是,法律保護野生龜種,哈哈。作為一名龜友,還是得合理合法的購買人工個體才是啊。
那麼問題來了,你曾經接觸過所謂的下山龜嗎?它們最後活下來了嗎?活了多久?還是說,只不過被忽悠了,其實買的是人工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