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地區擁有複雜的地下板塊結構,因此又被稱為「地震的巢穴」,然而最新研究發現,東京灣底下竟然隱藏著多座「海底山」,由於近來地震活躍,專家就示警首都東京恐面臨強震!

圖片來源 / 翻攝自朝日新聞
根據媒體《NHK》的報導,日本關東地區地底下因菲律賓海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疊相錯,以致地質構造極其複雜,也成了地震頻發區域。地震學專家中島淳就針對2000年以來發生在東京灣北部約8000起地震進行分析,發現震源分布呈現一個直徑約20公里、深度約60至70公里的圓形範圍。

圖片來源 / 翻攝自NHK,下同
中島淳教授進一步分析,這些震源是以傾斜的方式相互連接在菲律賓海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顯示該區域可能存在凸起的地形,而關東的東部近海有許多被稱為「海底山」的隆起地形,由於兩者大小相似,他認為這很可能是下沉的「海底山」因為壓力持續變形,這才導致該地區頻繁發生地震。

中島淳教授指出,過去在明治時代關東一帶就曾發生芮氏規模7的強震,若東京灣板塊活動持續活躍,首都圈恐面臨再度發生強震風險。

圖片來源 / 翻攝自Go Tokyo
日本地震調査委員預測,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機率約80%,警告恐導致29萬8千人死亡。想在嚴重天災中生存下來,具備求生知識很重要。日本地球科學家鎌 (ㄌㄧㄢˊ) 田浩毅分享,人們可以從平日開始做2大防災保命訓練……【更多內容請到下方延伸閱讀】

日本311大地震,示意圖翻攝自《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