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辛苦唸書,就是希望能考上好的大學,畢業後進入大企業工作,領取豐厚的薪水,想必這是不少人的目標,但小心選錯系,工資直接輸在起跑點!據美國紐約聯準銀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的最新分析,就算擁有學士學位,畢業後的收入仍高度取決於主修科系,主修的是文組相關領域時,恐怕就有些不妙了!

翻攝自路透社

 

根據《CNBC》報導,紐約聯準銀行參考2023年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發現主修教育、社會工作與藝術的畢業生,畢業5年內的薪資中位數在所有科系中排名最低,以22至27歲的全職工作者為例,主修外語的畢業生薪資中位數僅4萬美元 (約新台幣128.7萬元) 、一般社會科學為4萬1000美元 (約新台幣132.1萬元) 、表演藝術則約4萬1900美元 (約新台幣137.1萬元) ,遠低於2023年全美的薪資中位數4萬8060美元 (約154.7萬元) 。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雖然語言能力、藝術素養與教育專業本身極具價值,但這些技能在正規教育外也可學習,加上相關產業如教育、翻譯、非營利組織等多屬低利潤部門,所以薪資難以提高,這使得即使擁有學位,也未必能帶來明顯的經濟回報。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相對而言,工程、數學、科技與金融等理工領域的畢業生在職涯初期的收入則明顯較高,薪資中位數通常可達8萬美元 (約新台幣257.5萬元新台幣) 以上。整體而言,所有科系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約為5萬美元 (約新台幣161萬元新台幣) ,文組相關科系明顯落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令人憂心的是,即使進入職場多年,文組畢業生的薪資成長也相對有限,比如:35至45歲全職工作者中,薪資最低者仍集中於教育領域,其中主修幼兒教育的薪資中位數僅4.9萬美元 (約新台幣160.3萬元) 、小學教育為5.3萬美元 (約新台幣173.4萬元) 、社工則約5.4萬美元 (約新台幣176.7萬元) ,而工程科系畢業生此階段的收入通常已突破6位數美元。

 

這一現象凸顯出,大學主修選擇對未來職涯影響深遠!對於選擇文組、教育或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而言,若希望提高未來的收入潛力,除了本科教育之外,更應及早思考跨域發展 (如:結合科技、數據、商業等) 或進一步取得專業證照與研究所學歷,以因應現今職場的現實需求。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其實科技業近幾年也不好過!公司營運狀況不佳,除了老闆苦惱,員工更是冷汗直流,一個不小心就要喝西北風了!一名男網友就在Dcard以「上市公司要裁員卻不願意付錢,怎麼辦」為題,分享自己的看法。



示意圖,翻攝自《未生》

 

原PO表示,自己是上市公司員工,近期公司營運狀況不好,想要縮減人力,但董事長不願意付錢走人,逼老闆們要處理員工,讓他們非常無奈,於是要求調閱工作紀錄、遲到紀錄等等,「抓我們這些員工小辮子,扣薪水、取消福利等等」,逼迫大家自願離職。對此,原PO相當無奈,「不知道卡友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謝謝。」

翻攝自Dcard,下同

 

貼文曝光後,不少人氣憤不已,直言「有啊!爛公司你還期待什麼?慢慢找新工作啊!轉移重心,在職進修。」

 

此外,許多人都很熱心,紛紛給出建議,「不要自己提離職、不要簽任何沒提到資遣費的文件,看不懂就問,進小房間要開錄音,壓著脾氣,不要被激怒、不要做不法的事,躺平然後開104開始整理履歷」、「慢慢找新工作,非自願離職是必須拿的」、「不難啊! 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或擺爛,逼資方走資遣流程即可。除非有大利多或已有下家,不然就跟資方耗,照三餐靠北主管要求資遣,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失業金可是很多的耶」、「別自己離職 ,以前我也吃過一次虧,被前公司主管說服自己離職,這樣連半年的失業給付請領都拿不到」、「不用怕,把詳細情況PO到Threads跟爆料公社,讓事情鬧大,大公司都很怕公關出事」。



 

事實上,依照勞基法第11條規定,「非有左列情事之一者,雇主不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歇業或轉讓時;虧損或業務緊縮時;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更重要的是,員工都可以提出證據,向勞工局申訴自保。

示意圖,翻攝自《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