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出發,徒步來回北港的「白沙屯媽祖進香」盛事,每年吸引數十萬香燈腳朝聖,今年報名人數更比去年激增近1倍,有超過32.9萬人參與。除了老一輩的信眾,為何2、30歲的年輕人也自動自發參與?全民瘋媽祖的話題吸引BBC專題分析。

示意圖翻攝自臉書 (白沙屯拱天宮) ,下同
根據BBC報導,白沙屯拱天宮的直播吸引逾10萬人線上觀看,社群平台IG和Threads也瘋傳進香動態與即時路線。除了直播,主辦單位還運用GPS定位讓信眾可以即時追蹤「粉紅超跑」,開車的香客因此有了「媽祖與我同在路上」的共鳴。徒步、天氣炎熱或下雨、路線還不固定,進香過程考驗信徒的身心,社群平台X上還有台灣網友表示,白沙屯進香讓年輕人透過徒步找回對土地的連結。

BBC引用中興大學特聘教授廖振富的分享:「白沙屯進香藉由網絡即時報導與民眾的親身見證,透過科技畫面的視覺撞擊,激發年輕人對台灣鄉土的熱愛。」科技放大信仰,年輕族群不只在追隨媽祖的途中獲得心靈慰藉,也和社群產生連結。白沙屯媽祖進香讓年輕人體會到不分年齡、性別或背景的凝聚力,香燈腳之間彼此不認識,卻因媽祖連結成一圈「善的循環」。

30多歲的台北高小姐直呼:「真的是用行動在凝聚台灣,這點真的感動太多人!」來自南投的28歲唐小姐在北港見證信眾趴跪鑽轎腳後,震撼至今仍起雞皮疙瘩:「那股能量無法用言語形容。」30出頭的台北吳小姐和小學好友一起追媽祖,笑說路線不固定要邊走邊調整計畫很刺激,在車站受到陌生大哥的幫助也讓她感動:「人與人的互動太浪漫了!互不相識,卻因媽祖凝聚在一起。」你今年有關注白沙屯媽祖進香嗎?又是以什麼方式參與呢?

有網友好奇,白沙屯轎班黃色背心及紀念車票上面的「勇」字,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此,臉書粉絲團《山邊媽祖粉絲團》也發文解釋了……【下滑延伸閱讀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