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在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2025年7月5日本和菲律賓之間的海域發生爆炸,太平洋海面出現兩條巨龍,隨後地層隆起,日本、台灣、香港和菲律賓連接在一起,引發超過311東日本大地震3倍規模的巨大海嘯,導致太平洋沿岸國家遭受海嘯波及。由於近期日本鹿兒島縣外海吐噶喇群島地震頻傳,不少人擔心,兩者是否有關連?專家也出面駁斥了!



翻攝自鹿兒島news KTS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日本前氣象廳長西出則武表示,儘管台灣到菲律賓東側之間確實是地層活動頻繁的板塊交界,過去也曾發生大型地震,但「海底爆裂」一詞意義模糊、缺乏科學根據,相關資訊在受到加油添醋後容易變質,民眾避免轉傳缺乏根據的假消息。

翻攝自美聯社
 
至於日本鹿兒島縣外海吐噶喇列島近期頻繁地震,西出則武認為,地震恐會「持續一段時間」,目前尚無法斷定7月5日當日是否會再出現更大規模地震,民眾應以科學態度審慎應對。

 

由於2025年7月5日一事,許多人擔心,是否會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日本政府已於今年3月重新檢討災害損害預估,最嚴重情況下,死者可能高達29萬8千人,完全倒塌或燒毀的建築物數量則達235萬棟,更推論出「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機率80%」、「首都直下型地震發生機率70%」等,十分駭人。

翻攝自美聯社
 
對此,西出則武直言,這些推估是基於過去的歷史資料與統計數據,屬於「長期機率預測」,和「精確預測某天將會發生地震」的狀況完全不同。

 

西出則武呼籲,民眾以此次事件為契機,重新檢視自身防災準備,包括:建築耐震、家具是否安全固定、備妥緊急避難包、確認避難場所與路徑,且從日常生活中加強防災觀念,面對地震風險也不必恐慌,但務必提早做好規劃。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至於現任日本氣象廳長野村龍一,6月13日在記者會強調,目前的科學技術與知識並無法精準預測地震的具體發生時間和地點,「任何標明具體日期與地點的地震預測皆屬謠言,無需過度擔憂。」

 

然而,如今卻有消息傳出,日本的飯店業者苦不堪言,因為末日預言的關係,許多觀光客都將房間退光了!



翻攝自網路

 

根據《ETtoday新聞雲》、《北國新聞》報導,竜樹諒曾寫下,2025年7月5日4點18分,日本南邊將會發生地震大爆炸,位置就在日本、台灣及菲律賓之間三角形海域正中心的海面下,屆時海底將被炸出一條裂縫,大量岩漿噴射而出,引發巨大海嘯,百米高的巨浪將襲捲周圍所有國家和地區,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日本3分之1的國土都將消失。

日本311強震,翻攝自維基百科
 
不過,竜樹諒提到,台灣沒有不見,反而是地面隆起突出海面,形成一個新大陸,將台灣、菲律賓及香港連起來。

 

隨著7月5日逐漸逼近,東京的電車車廂內也可見宣傳海報,據出版單位飛鳥新社的數據,該作品連同電子版本,總銷量已突破106萬本。由於有推出中文版,不少台灣及香港民眾看過後,都覺得全身發毛,加上部分風水師公開預測,日本將面臨強震,種種原因加總,近期赴日的旅遊人士大幅驟減。

示意圖,翻攝自livescience

 

石川觀光業者表示,台灣與香港一直是外籍遊客的主要來源,占比約兩成,近期受謠言影響,訂房情況大幅萎縮;金澤ANA皇冠假日酒店透露,7月2日至5日的台灣團體訂房幾乎取消,6日和8日訂房又恢復正常,可見退訂潮與謠言高度相關;另一飯店指出,7月5日房間預訂率僅達5成,與以往8至9成的水準落差極大。對此,金澤的觀光業者感嘆「謠言若繼續發酵,生意會受很大影響。」

日本石川縣2024年曾遭遇強震,翻攝自路透社
 
事實上,據石川縣資料,2023年台灣旅客占外籍旅客的18%,香港則占3%;兼六園5月入園數據顯示,香港遊客減少約22%,台灣也減少6%。



 

由於「末日預言」鬧得人心惶惶,竜樹諒事後解釋,當年的那本漫畫是由出版社主導方向,強調「那天未必會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拒絕媒體採訪,但透過聲明表示,民眾如此關心,代表防災意識提升,持肯定立場。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再來,日本氣象廳更強調,現有科學技術無法精準預測地震的時間、地點與規模,這類「預言」毫無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