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珀斯 (Perth) 一名4歲女童盧卡 (Luca de Groot) 日前協助母親喬迪·羅 (Jodi Lowe) 洗衣服時,疑咬破洗衣膠囊,濃縮洗衣液濺入她的眼睛,孩子疼痛不已,伸手揉眼睛,差點失明,視力至今尚未恢復。

翻攝自每日郵報,下同
根據《鏡報》報導,膠囊內的洗衣液跑去盧卡的眼睛後,她痛到哇哇大哭,不停地揉眼睛,化學物質因此更滲透到眼部,喬迪見狀,立刻帶孩子到浴室清洗,沒想到情況並未緩解,反而更加嚴重。據悉,該洗衣膠囊在澳洲以「Omo」為名銷售、在英國則是「Persil」。

喬迪查看洗衣膠囊包裝上的緊急處置建議,但產品僅寫著「如發生請尋求醫療建議」,未顯示明確的處置指示,她隨後致電澳洲中毒資訊中心熱線,救護車立馬將盧卡送往珀斯兒童醫院急救。
醫師表示,盧卡的眼睛有嚴重的化學性灼傷,隨即為她清洗眼部,將化學物質沖洗掉,孩子一共接受3次手術,其中一次為羊膜移植,幫助修復角膜受損的部分,期間接受3次眼部手術,每日需點眼藥、包紮傷口,共住院16日。如今盧卡已出院,但未來6到12個月內,眼睛可能紅腫疼痛,須密切觀察,且須長期追蹤眼部狀況。

喬迪坦言,一直都很小心,沒曾想一件小物件,可以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讓女兒差點失明,孩子目前能看見東西,但仍有輕微視覺障礙,夜晚睡眠時,常因疼痛驚醒,精神與身體狀態都未恢復,作為母親「非常難受」,看見小孩受苦卻無能為力。

喬迪直言,洗衣膠囊的包裝警語不足,應更明確標示可能造成的危害,從未意識到僅是接觸內容物,就可能導致需動手術與長時間住院的程度傷害,「沒有預期會這麼嚴重」,希望藉由自身經驗,提醒諸多父母。
事實上,洗衣膠囊又叫洗衣球,裡面含高濃度的洗衣液,包裝色彩繽紛、手感柔軟,兒童極易誤認為糖或者玩具,一旦破裂,裡面的液體會高壓噴出,可能直接射入眼睛或皮膚,在幾秒內造成嚴重灼傷。據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 (ACCC) 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1萬6千宗兒童因接觸洗衣膠囊導致意外的事件,不乏眼睛受傷的例子。

對此,眼科醫師解釋,兒童的眼角膜組織薄,受傷後需要的復原時間長,若傷得深的話或會永久影響視力,不少專家呼籲,相關廠商要檢討洗衣膠囊包裝設計,例如:應加上兒童安全鎖或者加大警告字眼。
事後,該款洗衣膠囊的製造商聯合利華回應,已主動與家屬聯繫,強調「消費者安全是企業首要重視的議題」,將重新審查澳洲市場的產品標示與包裝設計,與孩童有關的事故不應再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