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形容柬埔寨是從戰爭中重生的國家,因為在內戰的陰霾下,柬埔寨是直到近年才由傳統農業,轉向出口紡織、鞋子,並靠著相當出名的吳哥窟,發展觀光旅遊,來支撐經濟,雖然目前人民所得仍偏低,但每年的經濟成長卻達6%。尤其柬埔寨很早就加入大陸一帶一路計畫,雖然因此加速發展,但卻也帶來詐騙猖獗、債務陷阱等難題。

柬埔寨正走過悲傷歷史,邁向經濟發展新階段,同時面臨多重挑戰。首都金邊日前舉行盛大擊鼓儀式,紀念紅色高棉政權種族滅絕的三處酷刑與處決地點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柬埔寨不僅努力從戰爭陰霾中走出,還積極發展觀光及多元產業,國內生產毛額達351.7億美元,經濟年成長率高達6%至7%。然而,國家仍面臨泰柬邊境爭端、貧富差距擴大,以及網絡詐騙猖獗等問題,尤其在中國大量投資下,如何平衡國際關係與經濟發展成為重要課題。
柬埔寨文化部官員Bun Sokha認為,將紅色高棉政權的酷刑與處決地點列入世界遺產非常重要,這樣年輕一代才能記住痛苦的歷史並引以為鑑。柬埔寨不僅面對紅色高棉帶來的歷史傷痛,與泰國的邊境問題也持續帶來緊張局勢。CNA節目主持人Dr Farish表示,兩國邊界爭端的導火線之一是擁有千年歷史的普里維希神廟,泰國認為邊界應劃分到神廟旁邊,而柬埔寨則認為邊界應往後退,因此產生了數平方公里的爭議領土。
這場主權之爭引發的衝突在2008至2011年間達到高峰。當地民眾極力想要揮別戰爭陰霾,一位當地導遊向Dr Farish表示希望觀光客能像以前一樣回流。柬埔寨的觀光產業蘊藏巨大潛力,特別是享譽全球的吳哥窟,是該國最重要的旅遊收入來源。吳哥王朝起源於9世紀,繁榮興盛超過600年。
除了觀光業,柬埔寨經濟很大一部分仰賴第二級產業,如加工出口、服裝、鞋類與旅遊用品。傳統農業也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協助下實現多元化。亞洲開發銀行國家主任Jyotsana Varma表示,他們幫助農民從傳統水稻轉向多樣化種植,包括香茅、木薯、腰果及其他蔬菜。
2024年柬埔寨國內生產毛額達351.7億美元,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2071美元。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專任助理教授陳正娟指出,柬埔寨的GDP每年都有6%至7%的成長,但財富落差也越來越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柬埔寨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來自中國大陸的大量投資。柬埔寨是最早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之一,兩國被形容為「鐵桿友誼」。西哈努克港(又稱西港)設有中柬兩國政府認定的唯一國家級經濟特區,吸引大量建設與投資。根據當地2019年數據,西港九成企業由中國人擁有,主要集中在賭場、地產及觀光業。
然而,新冠疫情後,賭場觀光受到衝擊,部分業者轉型為網絡詐騙,形成規模可觀的詐騙樂園,許多中國大陸民眾和台灣人都成為嫌犯。陳正娟表示,這是公開的訊息,背後有中國的影響,雖然中國政府也想改善這個問題,但對柬埔寨來說,詐騙或賭場是他們經濟的主要來源。
為避免外資卻步,柬埔寨政府正苦惱如何打擊猖獗的詐騙集團。陳正娟認為,由於中國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資方,所以柬埔寨現在先聽從中國的意見,但她不認為柬埔寨只想要中國的幫助,他們也希望獲得美國等其他大國的支持。專家擔憂,中國在柬埔寨的投資計畫規模過大、速度過快,可能讓柬埔寨陷入債務陷阱。如何改善國內問題、吸引外資,已成為柬埔寨政府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