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止汗除臭品牌「Mitchum」近期捲入產品安全爭議,多位消費者反映,使用新款「滾珠止汗劑」後,腋下出現紅腫、灼傷與嚴重搔癢,甚至必須依靠藥膏與抗生素治療。

翻攝自每日郵報,下同
據《每日郵報》報導,事件起初是一名女性用戶在社群平台抱怨,附上腋下潰爛照片,引起廣大關注,隨後來自英國伊普斯威治 (Ipswich) 的35歲男子瑞奇 (Ricky Blair) 表示,曾在7月購買「Mitchum」新款止汗劑,擦不到一小時,便感到腋下灼痛、冒出紅疹,過去多年使用該品牌都未曾出現問題,這次卻花了一週擦藥才逐漸緩解,直言「絕對不會再使用這品牌。」

倫敦劇場演員安東林 (Marc Antolin) 透露,自己使用「Clean Control」系列後同樣過敏,尤其在演出流汗時更加痛苦,「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再來,73歲的律師大衛 (David) 坦言,早在2022年,因使用「Mitchum」的「Ice Fresh」男士止汗劑而導致腋下灼傷、紅腫,甚至腋毛全數脫落,至今沒有再長回來。

安東林同為受害者
面對鋪天蓋地的投訴,「Mitchum」近日在官方 IG 發出聲明致歉,承認「因原料製程調整,導致部分消費者出現不良反應」,聲明雖然表達歉意,不少專家卻對監管與檢驗流程提出質疑。

翻攝自 IG (@mitchumuk) ,下同
倫敦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的藥理專家佩妮 (Penny Ward) 指出,可能的致敏來源是香氛成分「甲基柏木酮」 (acetyl cedrene) 與「香蘭素」 (vanillin) ,這些物質會引起皮膚刺激,一旦出現紅腫或灼痛,應立即停用產品,並視情況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膏,「我很驚訝製程更動後,產品卻沒有經過更嚴格的安全檢驗。」

據悉,止汗劑本就是男性香氛過敏的常見來源之一,一般「刺激性接觸皮膚炎」會在接觸後,立即出現紅腫與灼痛,而「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則可能在一到兩天後才發作,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