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高脂肪飲食」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長期攝取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英國有研究就指出,1款飲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比想像中更大,就像是「大腦炸彈」般,僅僅一杯就可能引發與大腦有關的健康危機。

示意圖。圖片來源 / 翻攝自HalalBox

 

根據媒體《New York Post》的報導,英國南威爾斯大學近日在《營養生理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表示「脂肪」能為人體器官提供能量、溫暖和保護作用,但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對健康有著明顯差異。含有「高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導致血脂水平升高、血管壁變硬,進而影響血液流動,迫使心臟負擔更重,而這些影響會在食用後4小時達到高峰。

示意圖。圖片來源 / 翻攝自WebMD

 

研究人員就對41名年齡介於18至80歲的男性進行實驗,讓他們喝下主要成分為鮮奶油、熱量約1362大卡、脂肪含量為130克,有「大腦炸彈」之稱的飲料 — 奶昔,結果證實高脂肪飲食會損害與心臟健康相關的血管擴張的能力,進而降低了大腦緩衝血壓變化的反應,這現象尤其在老年人身上影響更明顯,中風及失智症風險大增。

示意圖。圖片來源 / 翻攝自Bigger Bolder Baking

 

美國心臟協會就建議,飽和脂肪攝取量應控制在每日總熱量6%以下,若以一天攝取2000大卡計算,飽和脂肪不應超過120卡路里,也就是約13公克。不過一湯匙奶油就含有7公克飽和脂肪、2片培根就有約3公克,非常容易超標。民眾不妨多攝取魚類、核桃、酪梨等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代替不健康的油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示意圖。圖片來源 / 翻攝自Taste

 

含糖飲料對身體不好是公認的事實,可是甜甜的很好喝,那選擇標榜無糖但口味甜甜的飲品,不就一舉兩得?專家們聽到可要搖頭,澳洲莫納什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不論是加糖還是無糖飲料,都不是『健康選項』。」


示意圖非特定品牌,翻攝自pixabay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品牌「藥時事」在臉書分享2篇國際研究,說明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發生風險的關聯。有研究團隊花14年時間追蹤超過3萬6千名成年人,發現每天喝含糖飲料者,糖尿病風險上升23%,「每天喝人工甜味劑飲料,風險更高,達上升38%」,也就是說,喝無糖可樂並沒有比一般可樂健康。


示意圖非特定品牌,翻攝自pixabay

 

研究表明,高糖飲食會導致肥胖、脂肪囤積和胰島素阻抗,長期下來導致血糖升高,演變成第2型糖尿病。就算排除肥胖因素,人工甜味劑仍傷害健康,研究提出其可能影響腸道菌群、 干擾胰島素分泌、混淆大腦對食物熱量的預期、影響腸道甜味感受器。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兩篇研究的共同點是,無論含糖或加人工甜味劑的甜味飲料都不安全,盡量少喝或不喝,「即使你控制體重、維持運動習慣,只要每天習慣性地攝取這些飲品,仍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甚至影響腸道菌相與代謝健康。」《藥時事》建議「水、氣泡水、無糖茶類或黑咖啡」仍是最安全的選擇,如需要甜味,可以選擇水果等天然來源,但還是要控制攝取量。


翻攝自臉書 (藥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