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頭問題長年困擾全球男性,如今台灣科學家帶來令人振奮的突破!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系教授林頌然 (Sung-Jan Lin) 帶領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含有「天然脂肪酸」的外用精華液,能在短短20天內促進毛髮再生,目前已於禿頭老鼠身上實驗成功。消息曝光後,外媒爭相報導,相關貼文更在「X」吸引超過1800萬次瀏覽!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根據《每日郵報》、《New Scientist》報導,這項研究由台大醫學工程系團隊主導,研究指出,該精華液可刺激皮膚內的脂肪細胞分解作用 (lipolysis) ,進而喚醒毛囊再生機制,配方中的關鍵成分為天然脂肪酸 (fatty acids) 衍生物,不僅能有效促進毛髮生長,且不會刺激皮膚,安全性極高。目前團隊已申請專利,正準備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未來可望以「非處方保養品」 (over-the-counter skincare product) 形式上市。

示意圖,翻攝自renu.doctor

 

研究題為《脂肪細胞的脂解作用透過脂肪酸代謝訊號,活化上皮幹細胞以促進毛髮再生》 (Adipocyte lipolysis activates epithelial stem cells for hair regeneration through fatty acid metabolic signaling) ,於10月22日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代謝》 (Cell Metabolism) 。

翻攝自cell,下同
 
此外,林頌然坦言,自己曾親自將溶於酒精的脂肪酸塗抹於自己大腿上,三週後竟真的長出新毛髮。

 

就連東歐媒體《Nexta》10月25日也以「禿頭問題再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精華液,只需20天即可重新長出頭髮」為題報導該研究,指出台灣團隊在老鼠身上試驗後,三週內便成功讓禿頭部位長出濃密毛髮,強調「該配方能刺激毛囊,卻不會造成皮膚刺激,安全且效果顯著。」

 

該消息被PO上Threads後,截至目前,已累積逾1810萬次瀏覽、3.2萬次按讚,不少外國網友紛紛留言,「保護台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台灣對世界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護台灣」;台灣網友則笑稱「我比較想知道他們是怎麼讓老鼠禿頭的?」、「這要是商品化,產值絕對不輸台積電」。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腹部不適的話,別以為只是消化不良,吃幾帖藥就能好轉,小心癌症找上門!高雄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蔡達基,就在臉書分享一個典型案例,掀起熱議。




示意圖,翻攝自prevention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蔡達基表示,一名43歲的趙姓男子體型中等、非肥胖者,沒有無明顯家族病史,有吸菸、吃宵夜與飲酒習慣,血壓、血脂與膽固醇略高,近期持續一個月左腹疼痛和腹脹,原以為是消化不良就醫,大腸鏡檢查後,卻發現直腸左側有1顆5公分腫瘤,為直腸癌第3期。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蔡達基分析,趙男是大腸癌典型症狀極不明顯的病例,加上一、二等親也無大腸癌病史,推測可能與他有吸菸習慣,血壓、血脂及膽固醇稍微偏高,以及因職業所需經常吃消夜飲酒有關。

 

蔡達基直言,趙男發現腫瘤後,院方立刻進行經肛門腹腔鏡微創手術,採用3D影像與4K高畫質放大技術,將其成功切除,為了避免腸道縫合處於術後可能會發生滲漏,先設置暫時性腸造口,直到傷口全癒後再關閉。

示意圖,翻攝自healthline
 
對此,蔡達基感嘆,大腸癌病患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容易被誤判而導致病情被延誤,之所以罹癌,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超量攝取含糖飲料、精緻糖類、油炸燒烤等食物,加上攝取蔬果纖維不夠,導致腸道處於一個惡性環境。



 

至於大腸癌初期有無徵兆?蔡達基解釋,大腸癌因為腫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長方式的不同,症狀會有所差異,腫瘤長在大腸右側,通常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可能出現慢性貧血、體重減輕等情況,常誤判為胃腸消化道發炎或功能不良;若是長在左側大腸,最常看到的就是排便習慣出現變化,如:排便變細、裡急後重等情況,較易被誤認是痔瘡或腸躁症等。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蔡達基稱,患者往往到了後期,才會出現大便混著血或慢性貧血、肚子隱隱做痛、體重減輕等大腸癌典型症狀。

 

最後,蔡醫師警告,無論有沒有家族病史,若發現排便習慣出現變化、腹脹、腹痛等不舒服的症狀,建議盡早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示意圖,翻攝自today

 

據悉,衛福部已擴大癌症篩檢對象年齡,其中大腸癌篩檢年齡由原本的50歲至74歲,下修到45歲至74歲,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民眾,更下修到40歲至44歲,民眾可多加利用。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