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在今 (30) 日上午發生規模8.8強震,並引發大規模海嘯。而針對近期地震活動發展,地震專家郭鎧紋才警告「地球睡醒了」,未來要更加注意出現強震的可能,怎知沒多久就爆發規模8以上的大地震,如今他再次做出示警,提醒全球已進入強震活躍期!

 
圖片來源 / 翻攝自NewsBytes

 

根據媒體《ETtoday新聞雲》、《風傳媒》的報導,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堪察加半島一直是地震活動的熱點區域,這次8.8強震是由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北美板塊下方引發,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8000顆原子彈同時爆炸,預估未來可能再發生規模7以上的餘震,目前則已出現6.9、6.3餘震。

圖片來源 / 翻攝自ABC News

 

而這起強震所引發的海嘯影響擴及整個太平洋地區,郭鎧紋初步判斷海嘯波主要往震央東南方移動,台灣位於震央西南方,因此應該不會受到直接影響。不過郭鎧紋提醒,全球上一次發生規模8以上強震已是2021年,是有紀錄以來第6長的平靜期,如今再爆發8.8強震,也意味著地球地震活動將進入活躍期。根據過去歷史,地球一旦進入地震活躍期,往往會在短期內連續發生多起大地震,預估未來規模8以上地震會很頻繁。

圖片來源 / 翻攝自BBC

 

郭鎧紋因此呼籲民眾要做好防災準備,並曝光大地震前可能發生的前兆:通常在規模8地震發生前,會先出現規模7的地震,而當規模7地震出現後,就得密切注意未來一週地殼活動情形。若規模7地震出現後的一個月內,全球規模6地震超過13次,也可能是警訊。另外,如果南北兩極出現很多地震,也是快要出現規模8的指標。

示意圖。圖片來源 / 翻攝自Arabian Business

 

台灣雖然地震頻繁,但大家的防災知識不一定有完整更新。地震當下要衝去開門嗎?睡覺時/開車中/在捷運站遇到地震怎麼辦?避難包要帶什麼?防災懶人包為你解答!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消防防災館」,地震時需重點保護頭頸,所以要立刻「趴下、掩護、穩住」,躲桌下可握住桌腳 (切勿躲玻璃桌) 。沒桌子就盡量遠離可能移動或掉落的家具物品,「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如果睡覺被震醒,請繼續待在床上,「轉身趴下並隨手拿起枕頭保護頭頸」,因為慌亂起身反而可能引發不必要的危險。


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

 

人剛好在廁所、浴室的話,都要先保持冷靜別急著離開,以免濕滑跌倒,「以手邊的物品 (如臉盆) 或直接以雙手保護頭頸部,並保持彎腰狀態直到地震搖晃停止」。若地震時剛好在廚房煮東西,立刻關閉爐火、就地避難並小心熱湯和碗盤傾倒,「如果不是順手即可關閉爐火,請先就地避難」,別為了關火貿然衝過去而受傷。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地震時人剛好在戶外相對安全,但也要優先用手或舉起包包保護頭頸,別跑入室內,要遠離建築物、橋下和樹下。開車時遇到地震,盡量安全減速、開啟警示燈,靠邊停在空曠處。在車站內的避難方式和屋內一樣,就地趴下、掩護、穩住,保護頭頸。若是搭火車、捷運時遇到地震,「請抓住固定把手與鋼條,並放低重心穩住自己」。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平常家裡也能準備好「緊急避難包」,若地震後要緊急撤離方便拿了就走。避難包裡可以帶緊急糧食飲水、醫療及清潔品、禦寒保暖衣物、鞋子、證件及少許現金零錢、哨子、手電筒、電池等。避難包平常可放在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取得之處,建議家中成員每人1個,也要記得每半年檢查確認物品無損壞、過期。防災知識很重要,快分享給家人朋友!


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