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詢時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中國外交部十分不滿,隨後發布旅遊警示,呼籲公民暫勿前往日本,導致中日關係進一步緊繃。近期更傳出約 50萬張中國旅客赴日機票遭取消,各地觀光與旅宿業者陸續感受衝擊。然而,仍有多位中國民眾對日本持有正面想法,卻被網友痛批「根本是演員!」

翻攝自IG (高市早苗)
根據《三立新聞網》、《民視新聞網》報導,日本媒體實地走訪發現,仍有不少中國旅客選擇照常出行,日本《朝日新聞》記者11月15日上午在上海浦東機場觀察到,飛往日本的航班櫃檯前依舊大排長龍,記者隨機訪問多組旅客,發現許多人雖知曉官方警示,但仍決定維持行程。

翻攝自朝日新聞
一對30多歲、帶著孩子的夫妻坦言,知道相關外交風波,但並未打算更改旅遊計畫,只表示「不太關心政治」;另一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也稱,常到歐洲、日本旅遊,從未遭遇不適,「政治是政治,跟我沒關係」,即便可退票也不會取消。

翻攝自微博,下同
此外,其他日本媒體的街頭訪問同樣顯示,多位中國旅客仍堅稱,日本治安良好、民眾友善,「政府的呼籲就當作沒看到,國家間的事交給政治人物。」
然而,這些受訪畫面回傳中國後,卻在微博引發激烈討論,不少人質疑,受訪者「根本是日本媒體找的演員,就算中國遊客去了!被採訪也是低調,想著來都來了,旅遊完趕緊回去,而不是面對鏡頭侃侃而談」、「中國遊客不可能在日本鏡頭前如此公開發言」、「從手機品牌推測,不像中國人」,怒批畫面「太假!」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發表「台灣有事」言論,氣炸許多中國網友,紛紛取消飛往日本的機票。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也發文分析,並引用靜岡大學教授、作家楊海英 (日文姓名:大野旭) 的推文,直言「謝謝中國,請你們不要再來了!」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矢板明夫表示,高市早苗近日談及日本將積極介入台灣海峽議題,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中國隨即啟動經濟反制措施,呼籲國民避免赴日旅遊,造成中國赴日旅行團大量取消,面對這一動作,日本國內反應兩極。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矢板明夫透露,部分觀光業者擔心收入受影響,但也有不少民眾認為,這正是好好檢視是否有必要依賴中國觀光客來振興經濟的好機會。
矢板明夫提及,面對中國的旅遊限制,日本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野田紀美態度明確,指出中國「遇到不滿就立刻以經濟手段施壓,過度依賴這樣的國家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不僅供應鏈如此,觀光也可能成為威脅的工具。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對此,矢板明夫感嘆,這番話點出問題的核心,當中國把正常貿易、觀光客流與互動都視為可操控的武器時,日本有必要更清楚自身該如何降低脆弱性。
矢板明夫的好友,也就是靜岡大學教授、作家楊海英的一篇貼文,更在日本引起巨大迴響。有1700萬人閱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矢板明夫解釋,楊海英出生於中國內蒙古,是蒙古人,加入日本籍後名為大野旭,其文章以直白的方式表達了許多日本人的心聲—「謝謝中國。請你們不要再來了!沒有你們的新幹線安靜舒適,沒有你們的京都恢復典雅,沒有你們的銀座更適合穿和服。沒有你們的居酒屋變得更好吃,沒有你們的溫泉更乾淨。沒有你們的世界更幸福。」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矢板明夫分析,這段文字之所以引起的共鳴,不是因為仇視外國人,而是因為多年觀光壓力累積下來之後,人們第一次注意到,少了龐大、不講禮貌,且嘈雜的某特定客源,日本社會的生活質感反而悄悄回來,或許就是日本民眾在這次事件中的真實感受——既不是歡迎制裁,也不是拒絕旅客,而是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日本想要守住的生活與步調?」

翻攝自臉書 (矢板明夫俱樂部)

















